【專欄】上海「下沉式」爵士吧 幾乎每晚都開Jazz Fest?| 黃董
/ 2018.12.21
(黃董攝)
住在上海要懂得分浦「東」和浦「西」。雖說浦東和浦西只有一江之隔,兩邊的分別其實很大。浦東,尤其是陸家嘴那一邊,充滿著金融行業頂級機構的HQ,給人一股冷冰冰的感覺,而浦西,則充斥著不同行業機構的辦公室,因為它發展得早,有很多歷史和藝術的痕跡,而其中我最喜愛的一間Jazz bar,亦是在浦西的黃埔區。
(黃董攝)
你在路面上走的話,是完全不會見到JZ Club的。它位置於巨鹿路158號這個「下沉式廣場」中,說它是個下沉式廣場,是因為它整個廣場真的是下沉了一層,你在地面走過的話,會miss了整個佔地14,000平方米(即大約14萬平方呎) 的FOUND 158廣場。它內藏不少食肆和夜店,一到夜鬼出沒時段便開始嘈吵,每間酒吧和夜店的強勁澎湃重低音聲浪徐徐傳出,讓人熱血起來,但唯獨是JZ Club,卻靜靜的隱藏在各夜店酒吧之間。
(黃董攝)
回想第一次來這裏時,是讓我的靚女助理幫我訂座。
「你我要訂多少位?」她在商務車內邊打電話邊問我說。
「連埋你這個上海妹,兩個。」我答她。
「啊……我哪有說和你去?但要訂座的話,要訂包廂,而且要四位起,最低消費1200人民幣。」上海姑娘就是喜歡「作」,吊高來賣。
「那麼今晚早點過去吃飯吧?」我溫聲問道。
「他們只有一些小食供應……」靚女助理說。
那對於我這些忙碌工作後想吃餐豐富的人來說,finger food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我還是和這個身高170cm的上海姑娘打車到附近餐廳吃一頓豐富的日菜,再walk-in入場。
(黃董攝)
JZ Club這地方做得很成功的一點,是他們把這裏營造成一個主力讓樂迷享受音樂的地方。我們在門口就已經見到場地將整個月的表演line-up大大幅貼了在牆上,而在入口亦擺放了整個月的樂手/樂團小冊子介紹,方便樂迷安排日程,單看他們當月的小冊子,還以為這裏每個月都舉辦小型爵士音樂節,一些國際大師如Ron Carter Trio、Alex Han、Jasmine Chen等均是大家引頸以待的戲馬。他們平均每個月都會有4場極具水準的音樂會,在節目安排上花了不少功夫。JZ Club的開放時間是晚上8時,假如沒有訂包廂的話,最好8時半之前就入場,以獲得最佳的欣賞位置,我說的是那裏的數十個Bar、沙發座位,還有企位。
(黃董攝)
樂手還在準備的時候,那是點飲品和小食的好時機。這裏的drink menu是經過悉心設計的(說的是平面設計),每個雞尾酒也寫上它的小故事,不過老實說,調出來的雞尾酒沒有太大的驚喜(我點的已經是他們自創的雞尾酒Swing Girls),但用來配合享受音樂,綽綽有餘了。
(黃董攝)
始終JZ Club最出色的還是它給觀眾的音樂體驗。充滿海派特色的裝潢,讓人進入真正夜上海世界,值得留意是在這環境之下,場地的acoustic竟然做得很不錯。我去過很多其他的live house,大部分都有一個通病,就是acoustic很差,音樂傳到耳邊已很「平」很「扁」,沒有立體感可言,不過JZ Club就不一樣了,每件樂器的聲音在觀眾席上都層次分明,drum set的每一件組件打出來的都極具立體感,能讓你閉上眼睛也能幻想到鼓手打鼓的手勢和動作;而另一個最難搞的低音結他部份,我也能清楚的聽到樂手所彈奏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phrase和articulation的處理。整體來說,在這裏聽爵士樂,比被困在音樂廳欣賞好得多,起碼能一杯又一杯的和身邊女伴舉杯暢飲。
(黃董攝)
酒過三巡,難敵睡魔誘惑,踏着漂浮的腳步拉住靚女助理坐上計程車,讓她幫我和司機說明目的地。假如不懂上海話的話(像我),上海的計程車司機和香港的劣質的士佬同樣令人討厭(尤其是週末在外灘一帶的司機,車費都是海鮮價,而且說了目的地之後還問你應該怎麼走,好像完全不識路,還不肯用GPS),還好有個上海妹在身旁,和司機交待了怎樣回家之後,閉上眼睛讓酒精和節奏在我的腦海中繼續糾纏。
(黃董攝)
黃董(Facebook專頁)黃董,字子麟,廣東順德人,多年在國內公幹,説得一口流利「港普」,曾穿梭中港作數碼社交媒體及營銷顧問,除了在北上廣深四處留情外,亦熟悉國內的吃喝玩樂,曾為中港兩地的《Maxim》、《FHM》等雜誌撰寫生活玩樂及音樂文章,學習爵士低音結他和色士風多年,組過不少樂隊及遠赴外國音樂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