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規模最大線上3D當代藝術展覽 上海藝術家耿大有帶觀眾探討元宇宙

/ 撰文 何國龍
/ 2022.05.12
這個世紀接下來的時間,相信「元宇宙」會是世人目光所在之處。當我們還在討論甚麼才是「元宇宙」,但現實和虛擬之間的界線已經逐漸模糊,或者元宇宙並未被完全定義,正在等候每個人的理解加入其中。一位上海藝術家耿大有於4月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個展《此處,無處》,可能是現時規模最大的線上3D當代藝術展覽,在這裡可以參與到浸沉式的藝術體驗,引發起對現實和虛擬的思考。

展覽名為《此處,無處》(Erewhon),靈感是取自英國小說家Samuel Bulter於1872年創作的同名作品,他將「Now-here」以及「No-Where」分解再裝嵌,概念游走於此時此地與無處之間,展覽正是呈現一個顛倒的現實,讓參與者身處於現實和虛擬之間。這個3D當代藝術展覽可以用電腦或手機等設備進入,展覽分為有4個展廳的美術館以及館外的大地藝術展區,包含著28件當代藝術作品,不過參與者只能找尋到當中的27件,因為我們正身處在第28件作品之中。

在展覽內,大家可以接觸到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大地藝術(Land art)、現成物(Found object)創作的藝術品以及裝置。展覽充滿著哲學性思考,而耿大有往往喜歡透過藝術探討一些無法被解決的問題。在他的作品中,也能見到一個個抽象的詞彙,一些無法被確切解釋的事物,旨在引起人們的感受與思考,而參與的過程中,或者參與者可以為它們添加一些定義。正如「現成物」藝術的始祖杜象所言,作品往往需要觀眾加入才完成,亦呼應到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論。

《西西弗斯的解脱》

在思考這些數碼展品、展覽、以至元宇宙,總離不開對媒體/媒介的探討,舉個例,我們作畫用的畫筆、畫布是進行創作的媒介、表現和盛載想法的媒體,現在用編碼去取代畫筆,看似相同亦同時不同,因為媒介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意義。有趣的是,在展覽裡竟然也能看到大地藝術,一種要與環境結合才賦予意義的藝術,例如這件《西西弗斯的解脱》令你了解到這片山丘草地,還是背後的編碼?再思考到底「數碼現成物」算不算現成物,顯然又是一個無法被解決的問題,至少在思考的過程中又再一次跳躍於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

《離心》

耿大有相信「元宇宙」現時有數之不盡的解釋,每個人對其理解都有所不同,現階段也只是一個時代性符號,但他亦歡迎參與者透過元宇宙去理解他的虛擬當代藝術。除了「元宇宙」之外,近年人工智能也是熱話對象,也有一個說法指出人類之所以具備智能,是因為有容量大於所有物種的記憶,而記憶又與情感連結才能產生,正如當我們站在這些數碼現成物面前,思考它到底是否現實的複製品,也因為連結了對現實的記憶與情感,但反之亦然,在虛擬世界中創作出來的東西也可以被複製到現實當中,何謂現實、虛擬,主次、真假終將難分。

【耿大有簡歷】

生於1998年,當代藝術家、策展人與撰稿人,Vrch Studio聯合創始人;

倫敦國王學院心理學學士、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當代藝術專業碩士;

作品曾參展於The Coningsby Gallery(倫敦)、庫茨藝術中心(上海)、寶龍美術館(上海)、Fibre藝術空間(上海)、All Club(上海)、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北京)等

《此處,無處》

藝術家、策展人、製作人:耿大有|學術支持:張嘉榮|空間互聯網建構:Vrch Studio
展期: 即日起
展覽連結:www.dayouerewhon.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