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茶具設計演變|歐洲最初用茶碟飲茶 因不雅才發展出杯耳?

/ 撰文 何國龍
/ 2023.02.22
近年養生風氣甚盛,飲茶品茗不只是上一輩的習慣,亦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在炎夏或者很多朋友不太想喝熱茶,但事實上不少茶葉都有清涼解熱、去暑生津的功效。此外,飲茶與茶具的發展息息相關,談及飲茶文化往往離不開茶具,「茶為國飲」,茶和茶具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並成為與外國一種重要的文化交流,今回我們一起來了解中國的茶具世界,以及如何在異域發展出來不同的面貌。

19世紀 八仙紫浪粉彩杯(圖片來源:仕宏茶軒展品)

茶道文化是一種專業,今回我們特意請來專營大中華區普洱拍賣的香港仕宏拍賣為大家細訴這傳統產物,珍藏茶品作為別具潛力的投資品,近年拍賣屢次錄得紀錄性成交價,茶葉因應不同朝代,對其產地、需求各異,也有著不同的價值,所以在拍賣之前需要為茶葉斷代、分類、鑑定,除了茶葉本身和茶具之外,茶葉拍賣也成就出相關的產業。

18世紀 醬釉青花庭院杯連碟(圖片來源:仕宏茶軒展品)

據說早在漢朝茶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日常飲品,茶具也因此而逐漸發展起來。最初的茶具以陶器為主,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茶具的種類和形狀也愈來愈多樣化。到了唐宋時期,茶具的工藝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紫砂壺、青花瓷等茶具開始出現。直到明清時期,茶道文化更為盛行,茶具設計也變得更為精緻。

民國 青花暗八仙紋玲瓏瓷杯連托盤(圖片來源:仕宏茶軒展品)

說到茶具瓷器,相信大家馬上就會聯想到景德鎮:「由14世紀開始,景德鎮的瓷窯已為東南亞、印度及波斯的市場專門燒造瓷器;15世紀葡萄牙率先打通世界海上航路後,中國與歐洲國家商貿往來日益頻繁;於16世紀中國瓷器成為歐洲貴族展現身份的奢侈品,同時期的江西景德鎮開始為西方市場定做瓷器。到了17、18世紀,中國瓷器大規模出口西方,景德鎮有數個瓷窯專門為西方市場燒造訂製瓷,從而迎合歐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需求。」

俄式喝茶法(網上圖片)

茶具的發展代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茶具的製作工藝、種類和形狀,都反映了時代背景和文化傳承,在不同的國度也催生出截然不同的茶具:「於17世紀隨瓷器運往歐洲的還有中國的茶葉,茶文化在歐洲的普及催生出符合西方人使用習慣的西式茶具。明清時期,中國人喜用蓋碗飲茶,整套的蓋碗又稱『三才碗』,上有蓋、中有碗、下有托,三部分的設計象征『天、人、地』,圓潤、對稱的設計又暗含『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最初,蓋碗和中國人常用的茶壺、茶盅直接銷至歐洲市場。但西方人不了解蓋碗的使用方式,他們不會端舉茶托防燙,也不知道用蓋撇去茶沫。從此之後,他們向中國定製的外銷瓷器不再帶有蓋子,且茶托更大,外型更像深碟,甚至為了熱茶防燙,人們會直接把茶倒入茶碟,待其冷卻後再飲用。」

乾隆 青花(紋飾)天地人 兩套六件(圖片來源:仕宏茶軒展品)

現代的茶具設計不僅著重實用性,也融入了更多的藝術元素,於18世紀初歐洲逐漸掌握了製作硬質瓷的技巧之後,開始於當地生產出符合他們生活習慣的茶具,反而對中式茶具作出反向影響:「歐洲給茶杯加上了慣用的手柄,茶碟也因不再盛接茶湯,變得更為扁平。原來因為當時的貴族階級認為從茶碟中喝茶有辱斯文,所以這種飲茶習慣在大多數歐洲國家被視為禮儀上的禁忌。既然不能把熱茶倒入茶碟加速冷卻,茶杯的把手成為了喝茶時防燙手的關鍵設計。由此,單耳茶杯發展成西式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皿,並且之後向中國定製的茶具瓷器也增加了把手,在西風東漸的影響下,也衍生出一個個外形、紋樣為中式的茶盅,卻被賦予了洛可可式(Rococo)的華麗手柄。這股設計風氣一直延伸到晚清及民國。」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茶具傳遍海外,其獨特風格和工藝除了實用也別具藝術及收藏價值,成為了今天全球茶具市場的一個重要部分,並且依然在推動著茶文化的發展。

資料來源:香港仕宏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