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

貴咁多,點解要買白金錶?

/ 撰文 林道勤
/ 2019.11.12
高級鐘錶用上貴金屬來做外殼看似天經地義,然而白金卻總有一份尷尬,讓人看不透它的最佳位置,問題來自於它和精鋼容貌相像,但價格又差天共地。更深入一點講,對鐘錶有研究的人會告訴你,除了外表之外,白金還有更多令人猶豫之處。

高級腕錶中,白金(White Gold)和精鋼(Steel)都是非常常見用於製作錶殼的材質,其實我們也應該把更昂貴的鉑(Platinum)加進去,因為三者的正常色澤都是純銀色不帶其他色彩,以肉眼單從外觀實在難以分辨。

勞力士Ref. 6263 - Cosmograph Daytona『Paul Newman』Mk1。(網上圖片)

精鋼是甚麼相信不用我多解釋了吧,而白金其實是黃金混入鈀或銀製成的合金。純黃金質地較為柔軟,難以直接用於鐘錶製作,於是便會以18K這較普遍的比例製成黃金、紅金、玫瑰金或是白金各種較為堅硬的材料再用於製表。

至於鉑通常會以90-95%的比例製成首飾或錶殼的原料,然而由於其產量比黃金更少,價格也更高,在高級鐘錶中雖不致罕有,但數量不多則是事實。

A. Lange & Söhne近二十年的作品都是以貴金屬製作,今年新推出Odysseus系列換成鋼製錶殼,但定價卻沒有減低,入門價為$219,000,以此說明品牌的質素不因錶殼材質而有所妥協。(網上圖片)

在市場上,我們可以輕易發現同一品牌類似系列的作品中,白金和精鋼版本的價格相距可以相當之大,錶廠有時會在某些細節中讓兩種物料的作品可以被行內人一眼分辨,例如錶盤顏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然而這對於外行人來說,就顯得有點神秘了。

Piaget在2016年因應市場需要,在原有的Polo系列上,發展出鋼製的Polo S系列,定價則較為傾向入門級。此為2018年款式Piaget Polo S鋼表。(網上圖片)

於是,選擇金白是否很笨,你第一個要問的問題,就是你打算讓誰人來欣賞你的腕錶。如果都是懂表的行家,他們自然知道你腕上的是平是貴,買白金就有其意義。否則你只預算觀眾都是不懂表的人們,那麼選擇白金就好似對牛彈琴。

A. Lange & Söhne Odysseus由機芯到錶殼全部是全新設計,花費的功夫相當巨大。(網上圖片)

當然,最重要對這有意識的,必然是你自己本身,哪一種材質可以給予你最好的感覺,這才是重點所在。但別搞錯,當我說行家一眼看出你的表是白金還是鋼,當中絕無分高下之意。甚至極端點來說,一枚腕錶的最大價值,是否應該以其錶殼材質來定奪?

給你一個最好例子,是現時世界紀錄拍賣最高價的腕錶,曾屬於Paul Newman的Paul Newman Rolex Daytona,2017年以$178萬美金成交,即是接近港幣$1.4億,這腕錶不是金不是銀,鋼表一隻,又是說明腕錶價值最重的,並不在於其製作物料,而是其「故事」。

曾屬於Paul Newman的Paul Newman Rolex Daytona,2017年以$178萬美金成交。(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