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香港】見證50年演變 既是汽車品牌 也是港人回憶
/ 2018.07.31
寶馬大廈:土瓜灣半世紀地標
土瓜灣與九龍城區的居民,肯定對「寶馬大廈」不感陌生,位於馬頭圍道163號,早已成為這區的地標。資料顯示,大廈於1970年註冊,是「夏巴國際」(Harper International)名下物業,及後轉由森拿美集團擁有,因此,不少老一輩的街坊,現在仍以「夏巴」來稱呼那位置。
位於馬頭圍道163號的寶馬大廈,半世紀以來都是土瓜灣區的地標。(黃樂文攝)
大部分駕駛者都曾經過寶馬大廈,因它面向東九龍走廊天橋,從那裏開往觀塘,一定會見到外牆那巨型BMW標誌。另一個為人熟悉的,是與寶馬大廈唇齒相依多年的蜆殼油站,差不多與大廈同期出現,也有幾十年歷史。
近年土瓜灣大興土木,建造港鐵沙中綫,如順利的話,將於2019年中竣工,到時前往寶馬大廈門就可乘搭鐵路,因土瓜灣站的其中一個出口,正正就在寶馬大廈門前。
沿東九龍走廊開往觀塘,一定見過寶馬大廈外牆的巨型BMW標誌。(Google)
巨星座駕:哥哥的323i
不少名人巨星都駕寶馬,但當中有一位卻是與眾不同的。在網絡搜尋「哥哥」張國榮的往事,偶然找到一幀舊照片,那是來自80年代娛樂雜誌的翻拍,照片中的哥哥十分年輕,從簡短的文字描述得知,那是攝於他出道不久,身旁是他當時的愛車:E21型的寶馬323i。
哥哥張國榮年輕時曾擁有BMW 323i,那是寶馬推出的第一代3系房車。(網上圖片)
根據1983年5月《明報》「台前幕後」專欄描述,哥哥很愛那台寶馬,經常獨自洗車,亦會留在車中聽音樂,還記錄了一點他年輕時的逸事。那年代的寶馬3系,至今已有近40年車齡,一身硬朗的線條,配俗稱「鯊魚頭」的車鼻,雖古舊但很經典,泊在哥哥身邊格外瀟灑。
汽車是科技產品,相較E21,今天的3系已是完全另一回事;但那份當年情卻長留我們心中,變成了集體回憶,無論時代怎變,這位巨星在我們心中,永遠不變。
當年《明報》一篇專欄文章,輕輕描述哥哥對這車的鍾愛。(網上圖片)
90年代:M3揚威東望洋
回憶總是精彩的,尤其是汽車業百花齊放的90年代,那幾年的東望洋大賽就是最好證明。那時的澳門賽車是兵家必爭之地,世界頂級車手雲集澳門,為各自的車隊爭名逐利,資深車迷一定記得1992年的「那場」賽事。
1992年澳門東望洋大賽,寶馬Schnitzer車隊包辦冠、亞、季三個席位,成為一時佳話。(網上圖片)
當年寶馬Schnitzer與平治AMG兩支車隊在德國DTM鬥得難分難解,來到澳門更合演了一場超高水平較量。賽事由寶馬M3與平治190E壟斷,兩支車隊短兵相接,從頭鬥到尾,沒有冷場。
最終三甲均由寶馬奪得,3名車手拜奴(Emanuelle Pirro)、溫高雄(Joachim Winkelhock)和華域基里(Roberto Ravaglia)在濠江一夜成名,成為香港車迷的賽車英雄。另外,香港傳奇車手關兆昌當年亦曾駕駛寶馬E30 M3,在澳門和亞洲區贏得多個獎項,連帶那時期的3系房車,也深受新舊車迷愛戴。
重溫1992年的精彩賽事:
3名車手拜奴(中)、溫高雄(左)和華域基里(右)在濠江一戰成名,亦成為香港連迷啷啷上口的車手名字。(網上圖片)
回歸前後:7系高官座駕
政府官員所用的汽車,是不少人關注甚至研究的對象。近年不少高官都乘坐凌志LS600hL混能轎車,警務處處長則以Infiniti Q70為座駕;但在不少車迷心目中,印象較深的卻是回歸前後高官所乘坐的寶馬,那是長陣版7系轎車。
回歸前後政府高官都以寶馬7系轎車為座駕,包括車牌CS的政務司司長。(政府新聞署)
當年除了特首乘坐豐田Century外,三位司長級官員及警隊「一哥」,清一色乘坐同款、同色的BMW 750iL,形象十分統一。分別有車牌CS(政務司司長)、FS(財政司司長)、SJ(律政司司長)和1(警務署署長)的各高官用車,後期車頭還掛上象徵香港的「飛龍」標誌,但這標誌現在已很少在官員座駕上出現。
那時期的寶馬7系是政府官員座駕,經常出現在各大傳媒的鏡頭下,香港人自然對它熟悉;其實在電影中,亦是特務007的秘密武器。當年寶連續為3套占士邦電影提供汽車,其中這款E38型的750iL就曾於《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中出現。當然,電影中的機關槍、火箭炮和武器等都不包括在我們的高官座駕裏,但電影中的遙控車匙,卻終於在今天的最新款7系中成真。
寶馬香港人員當年進行新車交付儀式,不少高官7系的車頭都掛上「飛龍」標誌。(政府新聞署)
隱形戰車:公路老友記
俗稱「隱形戰車」的警隊交通部公路巡邏車,是專門用來打擊非法賽車、超速駕駛、藥駕、醉駕等罪案,其中以寶馬535i Touring旅行車最深入民心,不少駕駛者從遠處一望便能認出,自然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警察公路巡邏隊,多年來都以寶馬535i Touring旅行車執勤,俗稱「隱形戰車」。(賴南秋攝)
這批535i屬高性能規格,採用3000c.c.六汽缸Turbo引擎,馬力306匹,極速可達260km/h,用以追截超速車輛和罪犯,駕駛的警員也須經過特別訓練。為了搜證,車廂配備車速偵察儀器和攝錄系統,車頭亦藏有一對警示燈,執勤時便會亮起紅藍閃光。
535i Touring已是警隊「隱形戰車」的第4代,最早期所用的是豐田Camry 2.2,及後轉用Volvo S70,再分別由寶馬530i(至今仍是警隊G4用車)和福士Passat接替。寶馬535i旅行車自2010年投入服務,部分已臨近退役之時,之後警隊將會改用什麼車?坊間眾說紛云,但暫時仍未有確實定案。
隱形戰車備有多種裝備,包括錄影設備和測速儀器。(陳永武攝)
港人手筆:香港寶馬設計師
在香港買車有很多方法,想投入汽車工業卻沒什麼門路,但這並不代表香港人當不了汽車設計師,因有前人的足跡可尋。其中一個值得留意的名字,是新進寶馬設計師陸嘉偉(Calvin Luk),他生於港人家庭,能操流利廣東話,同時也是澳洲籍華人,在當地成長和展開他的汽車設計師之路。
澳洲藉港人陸嘉偉是寶馬近年起用的新進設計師,筆下設計包括現款X1和1系揭背車。(BMW)
他曾透露,小時候家中有一台寶馬3系,令他對這廠牌的汽車產生興趣。機緣之下遇上來自總廠的人員,他托對方把自薦信交給當時的設計總監Chris Bangle,出乎意料得到回覆。其後他到美國進修汽車設計,畢業後到慕尼黑寶馬總廠加入設計部,任職7年後,終於把筆下設計變成產品,那就是今天的寶馬X1,另外,X3和1系揭背車也是他的作品。
當然,機會從來不是唾手可得,但如能像陸嘉偉般主動出擊,成功仍是旨日可待。他的作品不僅在香港有售,更是全球通行的汽車,下次在街道上遇見,會否給作為香港人的你多一分自豪?
另一位港人熟悉的汽車設計師Pinky Lai,早年也曾參與寶馬3系的設計。(Pinky Lai FB)
派對搞手:馬拉松與打吡賽
作為紮根香港50年的國際品牌,寶馬贊助過無數城中盛事,其中每年的香港馬拉松及打吡大賽最受歡迎。
自2015年起寶馬為香港馬拉松提供領航車,包括i3電動車和圖中的i8混能跑車。(BMW)
自2015年起寶馬開始贊助香港馬拉松,提供官方領航計時車,包括全電動的BMW i3和插電式混能跑車BMW i8,大有提倡以環保車改善城巿空氣質素的意味。而除了香港,寶馬也贊助不少國際馬拉松賽事,包括柏林、慕尼克、漢堡、東京、巴黎、法蘭克福和上海馬拉松,都會見到BMW i電動車做領航和計時工作。
至於賽馬,寶馬於2013年開始贊助香港打吡大賽。這項本地馬壇盛事歷史悠久,早在1873年已每年舉行,現為一項2000米賽事,只限四歲馬匹參加,故寶馬以「四歲功名,一生一次」為口號。除了馬拉松和賽馬,寶馬亦活躍於藝壇,與Art Basel是全球合作夥伴,每年都參與香港的巴塞爾藝術展,展示BMW Art Car,先後曾帶來Andy Warhol、Roy Lichtenstein、Frank Stella、César Manrique、Jenny Holzer和加山又造等大師級作品,2108年則展出了由內地藝術家曹斐創作的BMW Art Car #18。
寶馬也贊助香港打吡大賽,與馬拉松一樣,都吸引大批巿民參與。(BMW)
寶馬這名字:是翻譯還是詩詞?
「寶馬」二字令人聯想到「汗血寶馬」,又稱汗血馬,為一產自西域的優良品種,古時張騫出使西域,首次把汗血馬帶回中國。現時汗血馬仍可在土庫曼斯坦找到,但已為數不多,是該國的國寶,而自中土建交以來,該國亦曾多次以這品種作為外交禮物送予中國。汗血馬的特點是耐勞健壯,甚至可日行千里,把汽車品牌聯繫到這種馬匹,也有正面意思。
對於寶馬二字的聯想,也可從英文俗稱「Bimmer」中有所啟發,兩者的發音接近,這翻譯很是順理成章。BMW的全寫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在德語中是「巴伐利亞州汽車公司」,而Bimmer則是BMW的民間俗稱,美國亦有分Bimmer和Beemer(或Beamer),後者較多指BMW生產的電單車。
寶馬在美洲巿場有Bimmer之稱,「寶馬」這中文譯名,亦與古代詩詞和汗血寶馬有淵源。(網上圖片)
「寶馬」亦曾出現於中國古代詩詞,南宋將軍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當中較為人熟悉的兩句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但同一首詞中亦有一句:「寶馬雕車香滿路」,形容元宵節熱鬧繁盛的景象。
有本地資深汽車從業員指,以上這些都是「寶馬」名字的由來。從前香港做廣告和Marketing的前輩,文學根底果然深厚,實在令人佩服!
相關文章:
【寶馬香港】慶祝50周年重頭戲:BMW Turbo Concept亞洲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