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S 名車

香港沒有賽車場?SOHO區的虛擬賽道 15人同場Happy Hour學做車手

/ 撰文 黃樂文
/ 2018.10.16
電競近年成為新話題,香港也成立了各項目的電競隊,令電玩的層次和社會價值,超越昔日的「打機」玩意。
關於虛擬賽車,香港也有不少提供賽車模擬器的場地,某程度上彌補了沒有賽訓練車場地的缺失,可否視作年輕車手的入場階梯?

相比在家中玩賽車Game,15人一起以賽車模擬器同場競技,比賽的情緒和氣氛遠勝online對戰。(Sideways FB)

電競比賽的賽車遊戲平台,現時以PlayStation的《GT Sport》 為主。我曾訪問過有「GT之父」之稱的開發者山內一典,他形容《GT》系列最初的設計,其實並非單純的賽車Game,數據庫之強大和像真度之高,都已達賽車模擬器水平。

Sideways Driving Club所用的是rFactor軟件,畫面雖不算最細緻,但流暢和像真度都不俗。(Sideways FB)

其實職業車手也有利用賽車模擬器作訓練,香港至少在15年前已有專業賽車模擬器場地,那是位於中環區的Sideways Driving Club,不少職業車手如歐陽若曦、Matt Solomon、Matthew Marsh等都是常客。去年,Sideways搬到就近SOHO的新地址,並由會員制改為開放予公眾租用,讓有意參與賽車運動但找不到入門階梯的車迷,有機會一嘗這運動的滋味。

香港車手歐陽若曦(右一)訓練了一支車隊,早前在Sideways進行了24小時模擬賽車。(Sideways FB)

Sideways所用的不是電競比賽用的《GT Sport》,而是一套名為rFactor的軟件,有約100款賽車和200條賽道,配Fanatec賽車軚盤,駕駛艙則仿照F1賽車設計。Sideways的最大賣點是可同時讓15位車手同場競技,而且提供飲品小食,就如一個賽車會所,把賽車模擬器轉化成社交活動。

Sideways所用的是Fanatec軚盤,座艙亦模仿F1賽車設計。(Sideways)

模擬器如何練成賽車手?

試玩過Sideways的模擬器,軟件的畫面不算是最細緻,但駕駛的流暢度很高,軚盤的回饋力,即俗稱的「搶軚」效果也很像真,油門和煞車的反應貼近真車,作為入門賽車訓練是十分足夠的。對職業車手來說,這模擬器亦可用來熟習世界各地的不同賽道。我試玩過Road America賽道,難度不算高,但坐在狹小的駕駛艙內同時與15人競賽,氣氛一定比在家中玩online對戰更緊張刺激。

車迷可透過模擬器一嘗賽車滋味,職業車手也會使用模擬器作訓練,在真正比賽前先熟習賽道。(Sideways)

當你坐進「賽車」中,眼前是緊貼賽道的第一身視點,很快就會進入比賽情緒。如果你是認真的訓練,會感受到賽車場上的種種壓力。例如起步前預計對手會如何搶位,但當起步後隨進失利位置,心理上就很想盡快追上前車,但又要好好掌握賽車的操控,應付每一個彎角。

我起步後本守在第3位,可惜失手衝出了沙地,被對手超前了,隨即快速盤算,調整心理想出對策:

「不如第一圈先放棄競爭,沉住氣熟習賽道,穩定下來再等待機會。」

「後面有人逼近了,其實對手也不熟賽道,稍後一定會犯錯,應有機會拉開距離。」

「這彎角應該不用煞車,下圈可試試全速拐過,圈速時間應可加快。」

「直路尾哪裏是最佳Braking Point?要和對手鬥遲煞車嗎?」

賽後可索取數據圖表,與勝出的車手對照,從而改進技術。(Sideways)

在3圈比賽中,這些訊息不停衝擊着腦袋,賽車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何時進攻,何時退守,如何保持優勢,如何反敗為勝,一切都取決於臨場反應。外人看,玩模擬器是很靜態的,但其實全程腰、背、頸、手腕不自覺的繃緊,精神緊張到甚至進入忘我境界,衝線那一刻瞄了排名表一眼,才發現自己竟然以第二名衝線。

香港沒有賽車場,賽車模擬器能否充當年輕車手的入場階梯?圖中的是香港車手歐陽若曦的賽車頭盔。(黃樂文攝)

Sideways這套模擬器可調校難度,我當日玩的是最容易的自動波設定,其實還可作手動轉波、調校循跡系統強弱、加入胎壓變化等變數,增加訓練難度。亦可選不同賽車如F1、F3、Touring Car和GoKart小型賽車,最重要的是可和朋友同場對賽,賽後還有數據和圖表分析,從中改進駕駛技術,不是打機過了手癮便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