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抵抗COVID-19 Apple與Google聯手推出跨平台病毒追蹤系統
/ 2020.04.12
圖片來源:Apple/Google
這個世紀人類最大的特色就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甚至成為我們的「ID」。這一特點如何有助抗疫?抗疫關鍵詞為保持社交距離,因為患者可能不自知,而且潛伏在大家身邊。於是Apple和Google就決定基於藍牙技術開發一個新工具,辨識患者並追蹤病理。是次兩大巨頭的合作是否破天荒?非也,其實今年早已計劃了一個驚人的方案,由Apple、Google、Amazon、以及Zigbee聯盟聯手開發一個智能家居標準,以IP為標準基礎,及後再開發藍牙、乙太網路、寬頻等連接,並確保用戶使用不同的智能手機或語音助理都能夠使用。
Contact tracing can help slow the spread of COVID-19 and can be done without compromising user privacy. We’re working with @sundarpichai & @Google to help health officials harness Bluetooth technology in a way that also respects transparency & consent. https://t.co/94XlbmaGZV
— Tim Cook (@tim_cook) April 10, 2020
追蹤病理可以幫助減慢COVID-19的傳播,並且可以在不損害用戶私隱的情況下做到。我們正在與@sundarpichai和@Google合作⋯⋯
至於對抗COVID-19的計劃預計於五月先釋出API,聯合各地衛生部門以及打通不同應用平台而推出Apps(包括iOS和Android), 其作用是追蹤病患,透過辨識感染者與誰接觸過,試圖阻止他們感染他人。然而,這項數碼監視技術亦有不少隱憂,例如會引起大量私隱問題。不過,與使用GPS不同的是,使用藍牙不會追蹤到人們的實際位置。基本上會每隔5分鐘獲取附近電話的訊號,並將得到的訊號存儲在數據庫中。如果一個人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就可以顯示在應用程式之上,並且通知這手機最近於近距離通訊過的用戶。此外,針對私隱問題系統也採取了更多步驟來防止個人識別,即使已經共享了數據,應用程序通過藍牙定期發送訊息時,會被顯示為匿名密鑰而非身份,而且密鑰每15分鐘會循環一次。例如有人分享自己被感染的訊息,而應用程序也只會分享他們特定時期的密鑰。這當然,這做法也有缺失之處,例如同一時間存在於同一地區、但沒有與病患密切接觸過的用戶會引起不必要的擔憂;而且較遲下載應用程式的用戶及地區也相對地減低效率。只不過,以智能手機現時如此高普及度而言這項發明也絕對地派上用場吧!
圖片來源:Apple/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