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大國與大豆】中美貿易戰背後──為何是大豆?

/ 撰文 劉力田
/ 2018.04.14
中美貿易戰高潮暫時落在大豆一役上,最終到底誰勝誰負還有待觀望。不過近日陸續有分析指,中國對美徵收大豆稅的消息,令中國廠家轉而購入巴西大豆,將巴西豆價推至歷史新高,意味中國買了貴豆,無論如何都已輸一半。
「輸」之一說,在此不敢苟同,中國選擇大豆作為戰場,細察之下可能是一幅更大的畫面。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的大豆消費國,為何要拿大豆「較飛」?(視覺中國)

大豆徵稅帶來什麼影響?

大豆即是黃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的大豆消費國及最大進口國,佔全球大豆進口總量的約三分之二,近年進口大豆主要源自巴西,其次是美國。在中國政府公佈對美國進口大豆實施加徵稅項後,中國國內廠商因害怕可能面臨的高額關稅,而不敢取用美國來貨,改向巴西取貨,令巴西溢價上升至有史以來的高位。無可置疑的是,中國在這一波必然食了一批貴貨,問題是:真的貴得很離譜嗎?

美國每年向中國進口大量大豆。(視覺中國)

先不說中國,貿易戰的對家美國又如何呢?這裡就有一個有趣現象了。美國大豆雖然失去中國訂單,卻同時出現了一批不明去向的歐洲訂單,美國農業部證實,這批未明去向的訂單總數共有45.8萬噸,商品市場分析師則分析出訂單來自荷蘭、德國等大豆加工商。同時墨西哥、阿根廷加大對美豆採購;巴西為供應中國而放棄其他國家訂單,亦成為美豆銷路;巴西豆比美豆溢價亦令市場出現套利行為,製造利多條件支撐美豆現貨、期貨市場。

不過,即使計及如此種種因素,美豆仍面對重大風險。中國市場佔美豆出口量62%,如果中國真的實施加徵關稅措施,意味有3000多萬噸大豆突然湧出市場,被其他國家吸納小部份後,剩貨始終需要降價進入中國,美國政府可能需要承擔巨額補貼。更重要的是中國能借此機會繼續減低對美豆的依賴,美國農業部(USDA)預料今年巴西大豆收成將創新高,巴西豆商亦表明下年開始將增加產量。至於現時價格方面,其實並沒有許多人說的那麼嚴重──除非你是期貨炒家。若只看價格本身,巴西豆溢價曾高至每英斗1美金,而現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黃豆期貨價是每英斗1064美分,仍離美豆期貨2011至2014年的高位尚有一段距離,更莫說2012年8月時每英斗1754.37美分的歷史高位了。那幾年中國仍能以大約每年3000萬噸的數量穩定進口美豆,雖然代價是肉類價格上升,但可見市場是有一定承受能力。

即使巴西豆溢價達1美金/英斗,仍然離歷史高位段有一段距離。(圖表截圖來源:Investing.com)

因此可以說,現時的大豆價格走勢並不影響大局。真正的威脅隱藏在長遠利益之中,美國大豆佔對華出口總量11%,若失去了這一塊陣地,將令特朗普政府離改善對華貿易逆差的目標更遠。

為什麼是大豆?

事實上,大豆最有價值的並非豆製品本身,而是其副產品──便宜的豆油,以及搾完豆油後的副產品──豆粕。

豆油的使用早已滲透至絕大部份加工食品當中,豆油供應一斷,或變貴,將如星火燎原一般蔓延至食品工業,事關豆油可是現有食品體系的基本組成部份。不過對中國來說,豆粕又顯得更為重要,豆粕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作為食用牲畜的精飼料使用。經濟增長下,其實食用油需求的增長十分有限,而對中國這種高速發展的國家而言,肉類需求增長則更為明顯。豆粕價格和肉類價格變動密不可分。

中國有超過8成大豆依賴進口,其中美國佔了很大一部份。在博奕的過程中,不難理解為何中國想擺脫對家對本國產業基礎的佔有,相比起來,中國明顯能對巴西造成更大影響。

2008 Ford Mustang Conv,和大豆有關。(Ford)

Ford汽車的填充物料由大豆製成。(Ford)

大豆的另類用途——造車

大豆除了作為農牧業基石,近年亦作為可再生資源而被用於產品研發上。美國車廠Ford就研發出「大豆泡棉汽車座椅」,並於2008年Ford Mustang上首度配置。至2011年,由大豆纖維製成的大豆泡棉已成為Ford廠汽車椅墊、椅背和頭枕的主要填充材料。事到如今,其他車廠亦陸續加入大豆泡綿行列,上年北美地區共產1850萬架新車,就用了5000噸大豆。

油價飆升令市場重新思考化石能源以外的可能性,農產品作為半永久資源而成為其中一個發展方向。08年起,Ford與美國大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合作研究大豆作為材料的運用。別以為「大豆造車」聽似荒謬,其實車上不少橡膠零件真的可用大豆取替,比方說華司、封條和水撥等。

中國列出的徵稅名單中,黃大豆和黑大豆是頭兩項。(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