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俄羅斯專題】俄版蒙羅麗莎?不容忽視的巡迴畫派(一)

/ 撰文 劉力田
/ 2018.06.24
「巡迴畫派」是一個奇怪的名字,一般而言,印象派、抽象派、寫實派等畫派都以某種形象特點來稱呼。
巡迴畫派是什麼?難道是專門為巡迴而成立的畫派嗎?
對的,你說對了。

為巡迴展覽才創立的畫派,聽上去太有目的性,但說到它的作品又實在不容忽視,隨便舉個例,像《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和《松林的早晨》,就等於中國的《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一樣,是不是瞬間來神了?究竟這巡迴畫派是何方神聖?

對於近代俄羅斯,大家不其然想到共產主義、專制、強權,卻容易忽略了這國家帶來藝術上的革命,同時亦是世上第一個地方提倡藝術推動革命

巡迴畫派就是以批判現實為中心思想的畫派。追本溯元,是始於19世紀中葉俄國進行的農奴制改革,引起社會動蕩,文壇巨擎托爾斯泰號召文化界用作品批判社會;同時亦影響到藝術界一群新銳,1863年14位彼得堡美術學院學生要求畢業作品自由命題遭學院拒絕後,毅然離開學院,組成「彼得堡自由美術家協會」。以伊凡‧拉姆斯柯依(Ivan Kramskoi)為首的一群畫家於1870年改組成「巡迴展覽協會」,讓藝術不再為貴族和政府壟斷,而要用自己的作品向世界表達不滿、關心與期待。

所以說,巡迴畫派是為了藝術自由以及影響社會而巡迴的,絕非追名逐利。

伊凡‧拉姆斯柯依(Ivan Kramskoi)

伊凡‧拉姆斯柯依乃巡迴畫派領軍人物,出身於一個普通家庭,當年20歲「超齡」考入彼得堡美術學院。年紀雖輕,卻胸懷社會,他不滿於社會上的不平等,畫出《荒野中的基督》去表達其憤慨。

《荒野中的基督》1872

拉姆斯柯依亦是一位優秀的肖像畫家,他筆下極為注重人物面貌,猶其是對於眼神的刻畫,就像達文西的《蒙羅麗莎》一樣,讓人視線轉移不開。其筆下名作《無名女郎》位列世界十大名畫之一,以聖彼得堡冬天為背景,在朦朧濕潤的天空下,一名女郎坐著馬車俯視。她穿戴著當時俄羅斯上流社會的知識女性的服飾,畫家將毛皮手套、藍色領帶、帽子上的白羽毛描畫得極為細緻。更重要的是,她眼神透露出的傲氣、剛毅與高貴,令任何一位觀者都無法忽視。

《無名女郎》1883

沒有人能說出這位無名女郎究竟是誰,由於此畫與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蓮娜》創作於同一時期,有人推測畫中女郎便是安娜‧卡列蓮娜;亦有人因背景描畫了著名的亞歷山大劇院而說她是一名女演員。

儘管真身未明,不過畫中人側身端坐,轉首俯視的姿態,猶如冷眼端審這個冰冷世界,對其不屑一顧,亦不願與之合流,隱含著當時一眾民主主義知識分子對社會的態度。畫中女子並非穿著貴婦人的雍容華服,而是當時有文化修養、高品味知識女性的入時打扮,充分展現性格,亦體現畫家美學觀。

下一集,將介紹俄版《清明上河圖》及俄版《富春山居圖》,以及畫家們如何在優美作品中表達對世界的關切。

《香港01》App,尚品精神生活,形而。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