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金飾與水墨出入古今 聯展結合中國歷史最悠久工藝與藝術

/ 撰文 黃正軒
/ 2018.06.30
傳統金器跟水墨畫,表面上並無交集,卻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工藝與藝術。同為民間美學所在,仍於現代社會積極發展,既有承傳,亦見創新,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
一新美術館自本月至八月,同時舉辦兩個主題不同之展覽。《港金傳奇:粵港澳湛周生生》介紹本地金飾業老號歷史,道來創業數十載的成就;《一新山水:王無邪、黃孝逵、沈平、熊海》則為香港畫壇四大代表聯展,展現傳統技法的同時,又傳達出畫家銳意創新的精神。
攝影:黃正軒

《港金傳奇》展出粵港澳湛周生生所製作的多款金飾品、金粒和金條,以及鮮有曝光的金飾設計作品。從前港人喜歡將現金轉換為金粒,他們視此為儲藏財產的方法。

畫家沈平以水、墨、毛筆和宣紙等傳統的材料作畫,喜以寫生手法描繪世界各地景色,帶有西方水彩畫的層次感,同時承傳以墨色線條勾勒景物的國畫技法。

左起:孫少文基金會主席孫燕華、畫家沈平、畫家王無邪、畫家黃孝逵、畫家熊海、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簡介指,周生生於1934年由周芳溥始創於廣州,曾於廣州、香港、澳門及湛江(昔日又名廣州灣)四地開設金店,其商號取其「生生不息」、「周而復始」之意。由於周氏二房亦創辦「周生生珠寶金行有限公司」,長房自1980年代起全面使用「粵港澳湛周生生」作商號。

粵港澳湛周生生先於皇后大道中開設香港分店,先後經歷戰爭時期,見證50至60年代香港前舖後居的奮鬥階段,更迎上80年代經濟起飛的黃金歲月。

金店中不同重量的法碼。

1970王81年的金粒和金條。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介紹粵港澳湛周生生的店租租據。

《港金傳奇》展出粵港澳湛周生生製作多款金飾品、金粒和金條,亦包括鮮有曝光的金飾設計。從前港人喜歡將現金轉換為金粒,視之為儲藏財產方法。2010年前的金粒帶有小孔,方便穿繩。金粒金條上均顯示両數及商號名字;回望50年代前則有方形及圓形,外表較為粗糙;及至70、80年代,金粒金條上的字體更加清晰;千禧以後,無論形狀或字體都十分平滑工整,而且多無小孔,反映隨身攜帶金粒之習慣已不流行。

龍鳳鈪為傳統婚禮新人必備,一些設計望落較大,然而鑄造所用的金更少,因此手鈪實際上較輕也較便宜。

龍鳳鈪、龍鳳頸鏈、豬牌頸鏈、金壽桃等是最受民間歡迎的金器。除此外,是次亦有展出金鋪單據、租單及包裝盒,印證了時代更替。

+2

粗豪的男性金飾,昔日勞動階層常戴,炫富之餘也有添福添運好意頭。

40年代的單據。

金飾材料永恒不變,設計需與時並進。展覽還包括粵港澳湛周生生贊助的金飾設計比賽作品,不乏構思奇妙、題材新穎的得獎作。例如《古織相傳》手鐲,以皮繩與足金交織而成,絕非市面常見款式。

熊海《華山清泉》局部。

山水畫起源於唐代,時至今日畫家仍鍾情山水,並以現代手法演繹。是次應邀參展的王無邪、黃孝逵、沈平和熊海都是香港當今畫壇佼佼者,作品各有特色,既保留傳統國畫特質,亦加入個人風格,為觀眾帶來新派作品。

熊海擅長白描勾勒技法,寫青綠山水,以堅實寫生基礎融合眼見景象與心中所想。作品體現天人合一精神,延續筆墨並重的國畫傳統。

王無邪《大江十二》。

王無邪《秋心之四》作品局部。

王無邪多以傳統俯瞰的角度寫景,以現代手法表現崇山重疊、雲層纏繞、流水交錯的雄偉氣勢。黃孝逵的作品帶有傳統水墨的特質,突顯黑與白、虛與實的鮮明對比,從而表達山與雲霧、山與水域等不同組合。王無邪曾修讀設計,黃孝逵則畢業於機械系,兩者的背景驅使他們的創作有別於一般藝術系出身的畫家,為觀眾帶來一新耳目的山水畫。

黃孝逵《芝加哥的夕陽》。(一新美術館提供)

黃孝逵《清水居2018.04.08》34x90cm 三幅一组。

沈平《維港避風塘的船》。

沈平則以水、墨、毛筆和宣紙等傳統的材料作畫,喜以寫生手法描繪世界各地景色,帶有西方水彩畫的層次感,同時承傳以墨色線條勾勒景物的國畫技法。

左起:沈平《山區小鎮》、《山區農婦》及《山寨暮色》。

 

《港金傳奇:粵港澳湛周生生》、《一新山水:王無邪、黃孝逵、沈平、熊海》

展期:即日至8月11日
時間:星期二至六10:00AM - 6:00PM(星期日、一及公眾假期休館)
場地: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

《香港01》App,尚品精神生活,形而。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