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韓國品味生活載體・MAGAZINE B

/ 撰文 梁譯文
/ 2018.07.13
近年經常聽到一句話,「紙媒經已是夕陽工業」。在21世紀,街上每人也只拿著手機做「低頭族」,沒錯,手機中的任何一個程式也能提供最快的第一手資訊,讓大家一覽無遺。潮流雜誌更加特別,現在還會有人喜愛在書店購買書本,然後走進咖啡店花一個下午的時間細味每本書中各雜誌人嘔心瀝血製作的內容專題,然後滿足地放進書櫃作收藏嗎?

紐約街頭品牌RICHARDSON主理人兼時裝造型師及時尚刊物「RICHARDSON」創辦人ANDREW RICHARDSON說過:「雜誌是永恆的物件,它們是可觸摸的、滿載價值的,是真實的。潮流網頁只放眼在資訊式的新聞,但雜誌卻散發着如詩詞、語言、旋律的氣息。在網站上看到圖片與資訊時,因沒有實物在手,所以欠缺了與書本互動的時刻,既不能翻回前一頁,又不能從書本任何一個位置開始。因這個翻書的動作不僅是獲取資訊,而是享受整個看雜誌的過程,所以潮流網頁與雜誌是不能相提並論,只有書本才能滿足我。對我而言,最重要是去堅持創作雜誌,因為它們是擁有哲學性的。」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一直以來,一本好的雜誌也應該帶着教育般的宗旨,是充滿養份的,不過近年網上傳媒日益上漲,為了提高點擊率,就算內容缺乏深度也會照樣分享,然而這做法不但令讀者質素下降,而且出版社的口碑也會有着影響。話雖說此,歐美、日本依然會投放資源到文圖載體中,因他們更追永高質量的「翻書體驗」,無論在內容的創意度、完整性、紙張質感、文字、圖片也是具質素的,在這個「嘩眾取寵」的年代中,對美感還存有一絲的希望。

如大家還有逛書店的習慣,也應該對這本「MAGAZINE B」並不陌生,這本由韓國企業JOH & COMPANY出版的月刊成為了書櫃中不可或缺的書籍。JOH & COMPANY可說是韓國具質量的企業,除了「MAGAZINE B」之外,旗下還有「URBAN RESORT:SOUNDS」、「ILHOCHIC」、「SECOND KITCHEN」、「TRIBAR」、「ED BAG」與「STORE B」,致力透過食物、衣服、住所和資訊這些與人有密切關係的元素作主導,為大家提供具品味的生活態度。

當中「MAGAZINE B」卻成為了JOH & COMPANY的宣揚平台,自2011年11月3日創刊號以來,走過7年的時間,經已推出了共66期,每期中也精挑細選一個讀者認識但並不完全了解的優質品牌作130頁的詳盡專題,而且品牌為多元化,例如美國眼鏡MOSCOT、美國登山靴DANNER、瑞典家具IKEA、瑞典時裝品牌ACNE STUDIOS、日本生活品牌MUJI、美國雪糕HÄAGEN-DAZS、德國相機公司LEICA、愛爾蘭啤酒GUINNESS、丹麥積木玩具LEGO等等,也相繼有作介紹。

NO.63 IKEA

+3

NO.64 MOSCOT

+3

NO.53 MUJI

+3

NO.38 PATAGONIA

+4

NO.34 LEICA

+2

但最值得關注是,MAGAZINE B從沒有得到任何品牌的資金支持,也不受廣告影響,只是單純地對印刷媒體的價值追求,所以在內容上,編輯們也能夠保持自身獨立的視野角度,製作出一本以誠懇態度為基礎的書籍。

+4

MAGAZINE B一直以來也提倡着「BRAND. BALANCE‧BRAND DOCUMENTARY MAGAZINE」,它是一本以紀錄片作形式的文圖載體。而他們所挑選的品牌,也會基於四大元素作為主軸,包括美麗(BEAUTY)、實用(PRACTICALITY)、價格(PRICE)及哲學(PHILOSOPHY)。在每期雜誌的封面設計上,也會簡約地以粗體「B」字型作開端,下方印有該品牌的標記或字樣,封面照並以該品牌簽名式的細節為中心,讓讀者一看便知該期是介紹那個品牌,內頁中的排版也較為簡約,圖文字與圖片的留白比例上的堆砌,除了富品味態度之外,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也是輕鬆的。

對於舊傳媒人來說,這幾年來的「紙媒寒冬」確實是讓各位大受打激,但在這網上資訊泡沫式增長的時刻,粗製濫造的主題確實讓人吃不消,而這景象也該達至飽和狀態,何不借鑑於MAGAZINE B的理念,帶讀者們重回充滿品味養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