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後戲劇劇場《平庸的邪惡》引發思考 導演:劇場邁入理性年代

/ 撰文 劉力田
/ 2019.02.04
人應以什麼態度面對權力?不假思索的遵守「規則」,會否蘊釀邪惡?
在後戲劇劇場研究室舞台劇《平庸的邪惡》中,這些問題都有充分討論──是「討論」而非直接給出答案,因為導演陳恆輝、楊景翔都明白,這部劇正正是鼓勵人思考,而非創造另一個一言堂。

思考源於納粹軍官將上百萬猶太人送上朝向死亡的列車起。究竟接受命令是否邪惡?勤奮執勤是否邪惡?遵循規則又會否邪惡?

美籍猶太裔政治理論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在《平庸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一書提出的問題,放到劇場上,導演陳恆輝、楊景翔二人將之變成為一齣後戲劇手法表現的舞台劇《平庸的邪惡》。道理很簡單,我們慣性歸類為「平庸」的行為,如何變成世上最巨大的邪惡。

在原著書籍《平庸的邪惡》裡,平庸、不思考亦是邪惡的幫凶,最終令納粹得以成長。(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提供)

漢娜‧鄂蘭說:「邪惡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無法言喻、又難以理解的惡。」無意間,性善論札根於華人文化當中,不少人相信「自然即善」,但如果自然是惡呢?如果人必須時刻努力去與惡對抗呢?人就有義務不去停止思考。是義務,所以平凡並不能作為藉口。

《平庸的邪惡》劇照。(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提供)

「後戲劇劇場手法是這次探索的重點,我認為這種模式能幫到我將鄂蘭的訊息帶給觀眾。不少觀眾都反映,這部戲能引領他們思考何謂平庸、何謂邪惡,亦令大家反思這部戲與自己的生存狀態有何關係,這令我很開心。」

《平庸的邪惡》劇照。(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提供)

陳恆輝在個人Facebook上分享不少觀眾的觀後感,其中很多都有相當長篇的感想。「作為一個導演,作為藝術家,做出來的東西不止得讚賞或評語,而是這作品能影響人們的生活,令人有反思,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他說,希望讓觀眾進入思辯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入場看台上別人的生活、悲歡離合,而是看到自己與劇之間的聯繫。

另一樣特別讓陳恆輝感到高興的,是香港很多人都接受這種比較嚴肅的戲劇,而且會給予回應。「這亦證明了鄂蘭所說的多元性其實是重要的,香港劇場不止愛情、婚姻、歷史、人物的劇目,也需要一些貼近社會、哲學性的戲。長遠都反映到觀眾正關注這一類議題,我們需要這類議題在香港劇場裡繼續下去。」

他表示,香港喜歡舞台劇的人不算少,雖然有一陣子大部份人只愛搞笑、愛情類戲劇,但到了現在社會轉變,每一日都會面對許多社會議題,劇場邁入理性年代,開始成為大家思考的場地。

更詳細內容,請參閱01哲學與兩位導演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