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酒瓶形狀、顏色、重量、凹槽 就睇到紅酒好壞?
/ 2019.06.26
關於酒瓶的話題,主要圍繞四個方面:形狀、顏色、重量、凹槽。
紅酒瓶——形狀
首先看瓶型。市面上的瓶型主要分幾大類(排名不分先後):第一種是高肩瓶,以波爾多酒瓶為代表,所以也叫 Bordeaux 瓶。第二種是斜肩瓶,以勃根地酒瓶(Burgundy)為代表,當中還包括 Alsace 或德國細長的瓶身設計。第三種是厚重結實的香檳瓶,也只有這麼結實的酒瓶才可以 hold 得住氣泡。
第四種是甜酒瓶,包括幼細的 ice wine 瓶和「頸長肚肥」的 fortified wine 瓶。最後就是一些造型獨特的瓶型,例如下半身包著「竹籃」的 Chianti、外型像波板糖的 Franken。
所以,通過酒瓶的形狀最多只可以看得出對應的產區或者種類。至於裡面的酒好不好,肯定看不出來。
通過酒瓶的形狀最多只可以看得出對應的產區或者種類。(Gettyimages/視覺中國)
紅酒瓶——顏色
那麼顏色呢?大家應該都留意到大部分酒瓶都以綠色或者比較深的顏色為主。酒瓶顏色主要為了抵擋光線直射,盡可能減少光線對酒的傷害。
然而颜色的選擇其實頗具爭議性,有人說綠色防光的能力最強,有人又說啡色最好。但這些都只是對葡萄酒儲存方面的討論,顏色和酒的質量似乎並沒有任何直接關係。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是透明的酒瓶,通常都是即飲型酒款,譬如 Rosé wine,應該儘快飲用。
酒瓶顏色主要為了抵擋光線直射,盡可能減少光線對酒的傷害。(VCG)
紅酒瓶——重量
看來顏色也看不出端倪,不知酒瓶重量又有沒有關係呢?很多人會有一種錯覺,酒瓶越重,酒越好。先撇開氣泡酒不說,究竟一支「重型」葡萄酒是不是品質的象徵?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著名酒食專欄作家 Simon Woolf 做了一個實驗。他隨機抽 10 款不同重量,不同價位的葡萄酒。最終發現原來一些很不錯的酒,例如 Fulvio Bressan Schioppettino 2004 以及 Benjamin Darnault Reserve Familiale Faugeres 2008,用的其實都是相對比較輕的酒瓶。
所以酒瓶的重量和酒質究竟有沒有關係?答案是不一定,這個完全取決於生產商的商業決定和市場觸覺。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出於運輸成本的考慮,再加上全球越來越多對環保的呼籲,酒瓶必然會越來越輕。酒瓶越重,碳排放量就越大,亦越不環保。最諷刺的是,某些酒款酒標明明標示多麼「尊重環境」,多麼「支持可持續耕種」,酒瓶卻重得離譜。面對這樣的酒,作為消費者的你還有沒有信心?
出於運輸成本的考慮,再加上全球越來越多對環保的呼籲,酒瓶必然會越來越輕。(視覺中國/GettyImages)
紅酒瓶——凹槽
最後剩下凹槽。關於瓶底凹槽的傳說實在太多,真正的作用眾說紛紜。最普遍的解釋是令酒瓶物理結構更穩固。有了凹槽,酒瓶會「站」得更穩。
另一個普遍認同的作用是令殘渣留在槽坑中。酒渣雖然對人體無害,但飲落口確實也不太舒服。有了凹槽,酒渣就會跌落到槽坑裡,倒酒時不會太易浮上來。試想像如果是平底的酒瓶,為了避免倒出酒渣,就要剩下比有凹槽的酒瓶更多的酒,心痛死我們這些酒鬼。
除此之外,有人說冰鎮的時候,凹槽能增加冰水接觸的面積,酒冰得更快。好像有些牽強,但也有一定道理。最後一個理由和侍酒有關。大家應該都發現,侍酒師倒酒時不會抓住瓶身,而是將拇指放入凹槽,另外4隻手指托著瓶身。對自己指功信心不大的朋友,用這種倒酒方法之前要三思。
專家對凹槽存在的意義還有很多講法,但並沒有一種和酒本身的品質有關,所以根本不用理會凹槽淺或深。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 Louis Roederer Cristal 就是平底,但也不會影響它作為最優質 Champagne之一的形象。
看酒瓶一定看不出酒的好壞,想挑選到靚酒,還是正正經經去學酒吧!
【立即註冊VinOnly】每月定時收到2瓶由冠軍級品酒師精挑細選的精品葡萄酒!
【本文獲「VinOnly」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