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特約內容

芬蘭獨立百年慶.以《極地漂流記》訴說鮮為人知的極北原住民聲音

/ 撰文 王玥晨
/ 2019.09.25
當人類在購買第一張往月球旅行的機票,但可能連地球本身都不甚認識,我們未能潛入深海,對熱帶雨林不了解,極北之地更恍如另一個世界。有關極北生活的人,大概從電視劇中窺看到一鱗半爪,知道是維京人曾踏足過的地方,我們對極北之人的印象,可能仍是身長八尺,金髮皮膚白,就如神話中的精靈一般,但原來事實並非如此。

原來在北極由公元前數千至一萬年之間,已有原住民定居至今,而且並非只得人所共知的愛斯基摩人,其中有著黃種人血統——因紐特人(Inuit),是美洲原住民之一,分佈於北極圈周圍,當維京人登陸格陵蘭之時,以為發現了新大陸,原來他們早就存在。不少人稱他們為愛斯基摩人,但他們並不以此自稱,因為愛斯基摩人是北美印第安人部落所稱呼的,帶有貶義:意指「吃生肉的人」,而「因紐特」在因紐特語則意指為「人」。因紐特人並沒有因為生於極地,經常與猛獸、鯨魚接觸而擁有如北歐人一般與生俱來的健碩體格,卻近似蒙古人種。他們的生活技能雖然傳統而古老,卻流傳至今,例如漁獵技術、海豹皮小艇在當地更是普遍,運用狗來拉雪撬也是他們源遠流長的技能。今天,他們已無可避免地與現代文化接軌,小部分的族人還是以傳統方式生活,但並不能說他們的堅持是文化倒退,夏蟲不可語冰,當車輛在雪地都派不上用場,難道除了雪撬還有更好的運輸方法?他們憑著自身的歷史傳統與生存智慧一路生活至今。

另一個極地民族薩米人(Sámi),卻是北極圈內最後、也是最大的白人原住民族群,他們的文化同樣悠久,由於與維京人有過不少衝突,因此而汲取到對方的文化,例如於中世紀開始出現的貿易與貨幣系統。於今天,他們已經現代化,當然與因紐特人一樣,部分的族人仍然堅持傳統的生活方式。可能因為生於極北,長時間與大自然共存,生活得以淨化而萃取出他們的音樂才華,其族人Mari Boine、Sofia Jannok等都是歐洲有名的歌手與唱作人,從其音樂中亦能感受到悠久的民族歷史韻味。

2017年適逢芬蘭獨立百年,芬蘭國家劇院委約魯斯卡劇團特意打造「極北三部曲」中篇《極地漂流記》(Arctic Odyssey),所訴說的,正是近代史上被矮化消音的極北原住民,一直仍被當作是嗜酒狂歡的「蠻夷」,藉著此機會挺身發聲,邀得西伯利亞、格陵蘭等地的演員罕有來港,糅合楚科奇人的神話故事、因紐特人的臉譜舞蹈、薩米人的現代詩歌等煉就一齣亞洲首演的紀實劇場,以藝術的方式引領人類記認多元身分同時,帶出原住民的生存之道。當城市人紛紛厭倦繁瑣不堪的「現代生活」,或者這一幀極北原住民的自然之聲,可與你體驗與自然共存的美好,暫解困鎖。

世界文化藝術節:北歐五國

《極地漂流記》(Arctic Odyssey)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日期:2019年11月9日 ( 8:00 PM )

2019年11月10日( 3:00 PM )

票價:HKD 280 (不設劃位)

節目全長約2小時30分鐘,包括中場休息

遲到者須待中場休息方可安排進場

多語演出,附中英文字幕

有不雅用語及成人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