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風格滲入時裝界】Kraftwerk核心人物Florian Schneider離世
/ 2020.05.10
要說Kraftwerk的歷史,其核心成員Florian Schneider與Ralf Hütter早在1968年便開始合作,但他們最初出道並不被外界看好,可能因為其獨特的個性。但他們在音樂界的成就卻是無人可比擬的,試想想當年沒有電腦技術的年代他們所一手一腳打造出別具質感的聲效,至今音樂界的相關技術都是由他們的創作所發展出來的,世界上所有讀Sound Art的學生都曾以Kraftwerk作為教材學習。
《Autobahn》
一直以來Kraftwerk都認為自己是概念而非一個樂團,最初的觀眾亦對於這種前衛,甚至迷幻的感覺而不受落。直到《Autobahn》,Kraftwerk可能意識到音樂離不開催眠、上癮,以合成器與聲碼器演唱的人聲不斷輪迴,真正地為Kraftwerk的曲風定位。
但說到對後世影響最深的,還是1978年發行的《The Man-Machine》,而且其影響力更橫跨至視覺領域。身穿的紅色團員制服、機器人般的表情與動作,令人難分真假,而且封面照採用El Lissitzky的蘇俄構成主義風格,進一步加深視覺影響力。令人津津樂道的,不外乎是1998年Raf Simons的秋冬展主題「Radioactivity」正是向《The Man-Machine》致敬,除了「復刻」了紅色團員制服,其主題名字亦是Kraftwerk於1975年所推出的專輯名稱。《The Man-Machine》其實是一個哲學思辨,不難令人回想起1927年的電影《Metropolis》,主旨正是反思科技發展如何對人類作出交互影響,這個命題於今天尤其突出,人人都在談論AI與機械人。
圖片來源:Raf Simons Fall-Winter 1998
可惜今天我們損失了Florian Schneider,原來他對Kraftwerk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應該是,Kraftwerk每一位成員都以自己的專長與興趣去發展,而Florian Schneider的興趣正正是聲音合成。在成為合成器手與鍵盤手之前,他在求學時期參與古典樂團,已經會用Equalizer、延遲器、模糊器等工具去操作聲音,他與生俱來就是聲音創造者。可能對他而言,新穎的聲音就是垂手可得,他也是單車愛好者,曾以踏單車時的呼吸聲啟發出1983年單曲〈Tour de France〉,及後也出現在2003年專輯《Tour de France Soundtracks》之上,不過五年之後,他就離開了Kraftwerk這個團隊了。Kraftwerk可以稱得上為電子音樂的發明者,無疑地影響著我們今天生活上的各種細節,不相信的話,打開YouTube你便知道了。
《The Man-Machine》封面設計參考了El Lissitzky的構成主義風格(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