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重量級展覽 鮮為人知巴黎珠寶世家珍稀作品

/ 撰文 何國龍
/ 2021.12.03
珠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擁有,作為美與工藝的象徵,我們卻很少會去發掘當中的歷史與技法,或者因為太過深奧?還是我們無從入手?珠寶藝術學院原來香港都有,座落於K11 MUSEA的L'ÉCOLE是全球首家將珠寶世界的神秘面紗公開的珠寶藝術學院,向來同時歡迎專業人士與普羅大眾,亦會舉辦課程、展覽及活動,最近為慶祝創立十周年,在港舉辦了一場名為「Lacloche巴黎珠寶大師,1892-1967」之展覽,對於Lacloche這個已被遺忘的巴黎珠寶世家,或者難以再擁有其作品,但至少我們有機會可以親眼見到,並且了解到當中對於珠寶界曾經舉足輕重,卻又不為人知得一段歷史。

展覽環境© L'ÉCOLE Van Cleef & Arpels 相片: Picspark company

首先為Lacloche這個品牌稍作介紹,Lacloche早在1892年誕生,最初也真的是名不經傳,直到1901年進駐巴黎的「名店街」Rue de la Paix,自此與已經赫赫有名的珠寶名家如Cartier和Van Cleef & Arpels分庭抗禮。不過這一刻的Lacloche仍未到最顛峰時期,當中的里程碑就要數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及工業藝術博覽會」,這項盛事本身就影響著全世界的珠寶業,當時從展覽掀起的一大風潮「Art Deco」(裝飾藝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藝術風格,而Lacloche亦被視為走在「裝飾藝術」的前沿,自此在整個20世紀上半葉成為了大西洋兩岸最受推崇的珠寶品牌之一,向來受到不少歐洲王室以及荷李活巨星之青睞。

這枚手鏈於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及工業藝術博覽會」上的Lacloche Frères展位展出。(鉑金、圓頂式切割紅寶石、縞瑪瑙和鑽石洛杉磯私人藏品 © L'ÉCOLE Van Cleef & Arpels 相片: Benjamin Chelly

+2

是次展覽就重現並回顧40多件來自Lacloche的珍稀作品,藉著作品可以了解到不同時期的各種珠寶藝術發展趨勢,例如「新藝術」時期的自然主義、19世紀的「埃及熱潮」(Egyptomania)及「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對遠東藝術的熱愛,還有「裝飾藝術」時期的現代主義的作品等。例如一條於「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及工業藝術博覽會」上展出的手鏈被私人藏家購入,一直珍藏至今直到最近才告易手,實在難得一見。對於裝飾藝術的風格也離不開兩大派別:具象及抽象,早期一點的可以見到參考了花卉等具象圖案,但原來象徵現代主義的幾何圖案要到30年代才首次面世,當然當中來自Lacloche的代表作也可以從展覽上看到。

裝飾藝術從花卉蛻變至幾何圖案:手鏈兩端的環圈參照皮帶扣的形狀,鑲嵌的鑽石採用不同切割方式,包括光芒閃爍的長方形,甚至是更令人讚歎、更顯修長的圓錐形。(1928至1930年,祖母綠和鑽石) © L'ÉCOLE Van Cleef & Arpels 相片: Benjamin Chelly

第一款幾何珠寶於1930年才面世。開口手鐲粗硬、富立體感而呈建築風格。運用了不同的鑽石切割方式,包括圓形、六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國際知名時尚雜誌《Harper’s Bazaar》1930年12月號曾經介紹這枚珠寶珍品。(由紐約Stephen Russell提供 © L'ÉCOLE Van Cleef & Arpels 相片: Benjamin Chelly)

珠寶的珍貴之處除了精巧的工藝,向來也與歷史掛勾,從物料、風格等可以了解到這些傳世珍寶所經歷的年代痕跡。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男性大多都被徵召上戰場,所以社會上的女性開始慢慢取代本來屬於男性的崗位,以致到戰後她們在不同的領域也享有一定的自由。當中可以從運動風珠寶中看得出一鱗半爪,展出的一枚開口手鐲甚至應用了可拆式珠寶構件設計,代表當時女性可以按打扮或參與的運動而挑選配襯的寶石。在1929年又有一件世界大事,當時股市大崩盤再加上十年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向來價格高昂的鉑金不再主導市場,而黃金自此取而代之,同時復興的又有繽紛色彩的風格,所以當時一些「半寶石」備受追捧。

運動風珠寶:這枚開口手鐲由J Lacloche Cannes署名,由Lucien Girard製作,其可拆式珠寶構件的設計盡展創意巧思,可按打扮或喜好挑選不同色彩的寶石,配襯不同的造型。(1937年,白K金及黃K金、銀和蛋面切割托帕石 © L'ÉCOLE Van Cleef & Arpels 相片: Benjamin Chelly)

說來話長,從Lacloche的珍品當中的確可以窺看到當時的光輝歷史,可惜在1960年代之後品牌就告別珠寶世界投身當代藝術和設計領域,曾經名動一時的珠寶名家可能慢慢淡出世界舞台,但超然的地位也總不會令人完全遺忘,如果對珠寶藝術發展及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這一段關於珠寶世界的動人故事,甚至只是純粹欣賞這一門藝術的朋友,在是次展覽也定必會大飽眼福,因為這般重量級的展覽可能在巴黎不難見到,但在香港卻是難得一見的。

「Fringe」流蘇珠寶套裝是馬拉喀什總督之子Si Brahim el Glaoui送贈予法國女星Isabelle Aubry的禮物,兩人於1956年結為夫婦。(約1950年,黃K金、蛋面切割祖母綠和鑽石)Torroni SA藏品 © L'ÉCOLE Van Cleef & Arpels 相片: Benjamin Chelly

「Lacloche 巴黎珠寶大師,1892-1967」

地址:L’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K11 MUSEA五樓510A室)

展期: 即日起至2022年4月6日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每日下午1時至晚上7時(因特殊情況關閉除外)

免費入場(場內提供免費導賞團時段,備有粵語、英語及普通話可供選擇。導賞團將於展覽開幕前在網上接受預約。詳情載於L’ÉCOLE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