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ES 鐘錶

學習Rolex術語|70年代錶盤篇:「Sigma」標誌源於石英危機

/ 撰文 何國龍
/ 2021.10.05
Rolex勞力士有很多術語或者錶款的別稱,有一些都不難理解,例如GMT-Master II「百事圈」就是來自百事可樂的紅藍兩色;「狗牙圈」就是勞力士常見但不限於勞力士的「三角形坑紋外圈」。幾乎每一個部分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別稱,今回就來看看關於錶盤常見的兩個——「Sigma」與「Buckley」。

2020年於Phillips拍賣一枚勞力士「Cosmograph」型號6263 18K黃金計時腕錶,備「Sigma」錶盤,約1977年製,成交價為$1,375,000港元(圖片來源:Phillips)

這兩款錶盤大多都出現在勞力士70至80年代推出的錶款之中,以「Sigma」為例,要判別的話就要看錶盤上標示的「Swiss」或「Swiss Made」字眼旁有沒有一個類似圓形又非圓形的小標誌,其實它正正是希臘文中「Sigma」的標誌,而它代表的是以貴金屬或真金來製錶。

同樣是一枚勞力士「Cosmograph」型號6263備「Sigma」錶盤於2017年在佳士得拍賣(圖片來源:佳士得)

至於Sigma錶盤的發明,就關係到70年代錶界的大事「石英危機」。本來瑞士鐘錶業領導世界,在戰時瑞士錶廠以製作軍用鐘錶而馳名,自此壟斷了世界的鐘錶行業,市場佔比超過50%。但好景不常,自1969年日本的精工(Seiko)推出了世上首枚石英錶,鐘錶的生產漸漸轉向亞洲和美國,去到1978年,石英錶的市場佔比已經超越機械錶,以致瑞士錶業停滯不前而陷入危機。

希臘文中「Sigma」的標誌(圖片來源:Wiki)

其實早在1973年,瑞士鐘錶業巨頭就已經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就得出一個想法,利用貴金屬零件的價值去加強瑞士鐘錶的獨特性,於是成立了「APRIOR」(黃金工業促進協會),並利用「Sigma」的標誌代表該腕錶用上了貴金屬來製作零件。但其效果實在有限,雖然當時黃金的價格飛升,鐘錶的保值甚至升值能力都有保障,然而石英錶和機械錶所打的市場受眾也盡然不同,所以推出幾年之後,在1978年就見到石英危機並沒有被阻止。

於2020年在佳士得拍賣一枚勞力士「DATEJUST」型號16104,備藍色「BUCKLEY」錶盤(圖片來源:佳士得)

至於「Buckley」錶盤,就常見於70至80年代的Datejust之中,特別是1601、1603、16014和16030型號。其最大的特色是採用羅馬數字,而且擁用特定的字體,套用在所有的Buckley錶盤之上。不過與「Sigma」錶盤、以及很多其他的術語一樣,Buckley都並非由勞力士所創造的獨家術語,而勞力士本身都不會用來描述自己的錶盤。羅馬數字具備典雅的特質,配上本來就經典的Datejust更錦上添花。

1986 Vintage Rolex DateJust 16030 Service Case with Silver Buckley Dial(圖片來源:HQMilton)

另一個特點就是,大多的「Buckley」錶盤中的「4」並非使用一般的羅馬數字「IV」而是「IIII」,據說最初的羅馬數字就是採用後者,因為古羅馬人會用「IV」來代表他們的眾神之王「朱庇特」(Iuppiter/Jupiter)的名稱簡寫,因為在古拉丁文中「J」和「I」都寫作「I」,而「U」和「V」都寫作「V」,所以「JU」或「IU」都會寫作「IV」。正因為如此,所以古羅馬人會避諱「IV」的使用,而「4」就寫作「IIII」。

Rolex Oysterquartz Datejust 1979(圖片來源:Catawiki)

最後,大家可能會好奇「Buckley」是如何命名出來的,官方的說法已經失落了,考究之下一位來自紐約的古董手錶經銷商John Buckley,他是一位著名的腕錶專家,在勞力士世界中亦相當有名氣,他同時是「Buckley」錶盤的支持者,所以最後這款錶盤就以他來命名。

即學王妃飾物穿搭賺高達488「01積分」兼隨時贏$2,000珠寶現金券。

https://hk01.app.link/P2CfTg0zH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