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魯家灘蛇形濕地公園 與自然共生的流動美學展現變化之美
/ 2025.01.31
圖片來源:MUDA-Architects
建築由MUDA-Architects設計,並非傳統的方正結構,而是如同蛇一般在水面上靈活盤旋,流線型的形態給予動感與生命力,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蛇能夠適應環境,正是建築師希望傳達的理念,建築不應該只是冰冷的人工構造,應該像自然生物一樣,與環境對話。濕地公園位於成都市温江區,該地區是古蜀魚鳧王國的發祥地,歷史文化底藴深厚。在設計濕地公園時以「鳧島」為主題,傳承其歷史傳說,詩人李白曾寫詩喟嘆該地區:「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暗示長久以來古蜀國的歷史一直是神秘之謎。建築的玻璃幕牆提供了「變形」的效果,反射着天空與水面,使建築在不同時間、不同光線條件下展現出變幻莫測的面貌。
圖片來源:MUDA-Architects
建築總建築面積約為3022平方米,由三個主要功能區域組成,餐飲區、展覽區和辦公區通過巧妙的空間佈局,使各區域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絡,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平面佈局呈現出有機的曲線形態,如同水中的浮島,提升建築的美學價值也為使用者提供豐富的空間體驗,例如餐飲區設有玻璃幕牆,使食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可以欣賞到外部的自然美景,展覽區則採用開放式設計,為各種展覽活動提供靈活的空間。建築外立面主要採用玻璃和金屬材料,在視覺上呈現出輕盈、透明的效果,大面積的玻璃幕牆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模糊室內外的界限,使建築與周圍的濕地景觀融為一體。天台設計成綠色屋頂,種植了各種本地植物,具有豐富生態價值,有助於降低建築的能耗。
圖片來源:MUDA-Architects
從空中俯瞰建築的整體形態,呈現出有機曲線,沒有明顯的直線與鋭角,像水流沖刷過的自然地貌,柔和又動感。讓遊客在視覺上感受到流動性而不會產生壓迫感。當人們漫步於公園之中,這座建築像是一座漂浮的水上亭台,提供一種沉浸式的自然體驗,玻璃的高反射性強化了這種效果,當陽光照射時會對映出周圍的水波與植被,讓整個結構隨着環境變化,這種「隱形建築」的概念打破傳統建築的沉重感,更具未來感,使人們能夠真正融入濕地的生態環境,而非被局限於一個封閉的人工空間內。
圖片來源:MUDA-Archit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