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廿一世紀動物園設計奇妙構想 都市近距離共處善待自然界

/ 撰文 黃正軒
/ 2018.05.24
隨住世人越加關注和維護保障動物權益,而且不時有新聞報導動物園或主題樂園虐待動物、或居住環境和衛生條件惡劣引致動物營養不良健康欠佳甚至死亡,全球各地要求取締動物園、釋放動物、反對捕捉和買賣野生動物的呼聲日高。只是動物園不啻是人類認識自然界和研習動物學的絕佳途徑,有其教育功能,在科學研究角度而言亦具重要意義。在維持現狀與全面取締之間,有無商榷斡旋、尋求中庸之道和解決方案之餘地?

近日國際建築比賽主辦單位Archstorming舉行了一個叫做「共融:反思動物園」 (Coexist: rethinking zoos)的建築比賽,結果亦已出爐。比賽志在要求各參賽隊伍突破常規,挑戰對動物園的傳統既有認知,改良西班牙的巴塞隆拿動物園(Zoo of Barcelona);勝出者將能酌情決定園內現有動物的分佈和去留,亦可選擇保留、再用或廢棄各種園內設施。

冠軍隊Worawut Oer-Areemitr、Chanakarn Assavasirisilp、Thakan Navapakpilai及Bemjama Prasertpan針對改良巴塞隆拿動物園的重新設計平面圖則。(Archstorming)

公開招募計劃皆著力表現廿一世紀應有之社會關懷觸覺。參賽建築團隊來自超過40個國家,當中不乏「另類動物園方案」之奇妙構想,一些甚至稱得上是天馬行空;當然務實可行的方案不在少數,優異者皆由國際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挑選,特別是由冠、亞、季軍隊伍提供的方案,皆講求參觀遊客跟動物間的良好互動,視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育為優先目標,比起展示予遊人觀賞更為重要。

冠軍隊的改良方案講求循序漸進,首先把巴塞隆拿動物園內各物種分門別類,整理出適合牠們各自生存的生態地理條件,再重新分佈劃區安置,然後界定市民跟動物互動的安全門檻邊界、並模擬可供兩者共同活動之自然地貌「Habitat Parc」。(Archstorming)

諸種設計方案如在園內架設升降起伏、不會侵入動物棲息地的迂迴步行徑,只收養適應當地氣候的原生物種,甚至製造3D立體虛擬動物等,皆有其共同目標:可持續發展,為動物福祉著想,確保牠們得到應有照料,健康生活。並且強調動物園屬於藝術創作、了解歷史和反思的園地,增加動物園在教育和科研方面之角色功能:既能吸引遊人主動學習動物和自然界的知識,亦可令他們善待動物,更趨友好。

由於雨林等自然地貌「Habitat Parc」是動物和人類共享,市民可將之當成休閒活動的都市後花園,僅有一度特製邊緣門檻分隔人獸,而且是因應不同物種的身體結構、行動模式來設計,保障人獸兩方安全。(Archstorming)

冠軍隊來自泰國,由Worawut Oer-Areemitr、Chanakarn Assavasirisilp、Thakan Navapakpilai及Bemjama Prasertpan四位建築師組成,提交了名為「RE-HABITAT」的方案。比起用圍欄劃界、定出一幅新的野生土地用作一般的動物公園,他們更相信動物園應成為都市的一個「器官」而不是獨立區隔城外。四人方案著力消除所謂「都市牢獄」限制,拉近市民同動物的距離。市民身處跟動物居住環境一樣的自然地貌「Habitat Parc」,透過特製的「邊緣門檻」來觀察各種「動物朋友」的起居,避免騷擾到牠們於原本自然生境或棲息地之生活,更加注重保護生態和愛護動物。

法國巴黎建築師提出的「這不是動物園」(This is not a zoo)方案建議為巴塞隆拿動物園建造一條輕量行人天橋,遮蓋並連繫不同動物園設施。(Archstorming)

法國巴黎建築師提出的「這不是動物園」(This is not a zoo)方案建議為巴塞隆拿動物園建造一條輕量行人天橋,遮蓋並連繫不同動物園設施。(Archstorming)

亞軍隊的改良方案名題為「這不是動物園」(This is not a zoo),由法國巴黎建築師Elias Vogel和Estelle Filliat提交。一於其名,方案建議為巴塞隆拿動物園建造一條架空、輕量的行人天橋,遮蓋並連繫多個不同設施如獸醫學校、實驗室、展覽廳、會議中心甚至生物氣體(沼氣)存庫。

季軍方案由土耳其伊斯坦堡建築師Pinar Kesim Aktaş、Mehmet Cemil Aktaş、Ekin Şeker和Nergis Aşa提交,他們認為動物園是動物的唯一家園(因為牠們大都難以回到野外生活),被限制活動的應該是身為訪客的人類而非動物。因此建築師主張廢除所有囚房式獸籠,任由動物在模仿自然生境地貌的動物園內自由活動;參觀遊客的活動範圍反而限制在高低起伏、迂迴曲折的架空步行徑,此套保護設施因應人類需要來設計。而且,團隊強調只收養適應當地氣候的物種,方能維持適合牠們生活的自然生境。

季軍方案認為動物園是動物唯一家園,被限制活動的應該是人類訪客而非動物。建築師主張廢取獸籠,任由動物在自然生境地貌內自由活動;參觀遊客活動範圍限制在架空步行徑,在安全保護下,遙距觀賞動物。(Archstorming)

「Limit: only for visitors」的宗旨是歸還活動空間給圈養動物,讓牠們保持天性,參觀人士反而要謙虛自制,活動範圍限於天橋上。(Archstorming)

以尊重動物自然天性為前題,「Limit: only for visitors」亦是一個行人天橋的建築提議。建築師設計出六種混合鋼鐵和木材物料製造的天橋結構如「Low Mesh Protection」、「High Protection」和「Low Unprotected」等;因應不同動物高度、行為習性,以及自然生境的地理特徵而分段調整高度,合組一條能行遍全園的架空步行徑。讓遊客在受到保護之絕對安全情況下,以「居高臨下」角度觀賞各種動物,又不阻礙動物活動、避免危及雙方生命。

季軍得主土耳其團隊比較現時動物園及改良方案下,動物和人類自由度的各自差異。(Archstorming)

行人步道係迎合動物園內生境地理特徵和動物聚落而調整結構及高度。(Archstor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