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隈研吾參與NGV三年展 作品反科學回溯自然提出哲學對話
/ 2020.12.23
隈研吾與Geoff Nees創作的《Botanical pavilion》(圖片來源: NGV Triennial 2020)
上屆有草間彌生,今屆也請來了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今次他與藝術家Geoff Nees合作在展覽上建造了一個木材結構《Botanical pavilion》,或者大家會覺得非常眼熟,畢竟隈研吾最擅長的就是運用木材,推遲到下年舉行的東京奧運的主場館也是出自這位大師的作品。他著名的設計風格名為負建築,意思是將建築與大自然融合為一,建築這種人為物件一直都與地球本來的面目格格不入,但卻有隈研吾這種的設計師能夠將建築物與自然環境做到互相呼應,又不破壞後者,而且他的作品一向都有心靈上的意涵,他覺得建築物其實與人一樣都需要靈魂的。
《Botanical pavilion》與李禹煥的《Dialogue》互相呼應(圖片來源: NGV Triennial 2020)
《Botanical pavilion》原來是與另一件作品的呼應之作,在作品面前的牆上就有一幅來自朝鮮藝術家李禹煥創作的畫作,李禹煥於1960年代後期是日本前衛團體Mono-ha(もの派)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強調空間、知覺和物體之間的關係,將藝術實踐與哲學寫作相結合,使觀看者沉迷於抽象形式和生動的約束中。這幅畫是他於2016年至2018年之間創作的一組繪畫作品的一部分,每幅作品的均稱為《Dialogue》,特別之處是對於他來說,作品不是物體本身,而是它創造的空間。
朝鮮藝術家李禹煥的《Dialogue》(圖片來源: NGV Triennial 2020)
隈研吾與Geoff Nees合作的《Botanical pavilion》,其實就是在回應李禹煥的《Dialogue》,作品成為了思考及觀賞《Dialogue》的感官通道,《Botanical pavilion》採用日本傳統的木製建築設計,在張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各個部分相互交織,所用的木材是來自墨爾本皇家植物園經過數年收集而來的,這些木材有著悠久的歷史,有些樹木早於歐洲人定居於此已經存在,有一些較年輕的又見證了植物園數十年來的發展,選用的次序採用顏色編碼而非遵循任何分類順序,竟然代表著設計師反對科學還原性的意味,透過提供了一個沉思的場所,讓我們回想我們與自然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
隈研吾與Geoff Nees創作的《Botanical pavilion》(圖片來源: NGV Triennial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