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霓虹燈先驅Bruce Nauman展覽 折磨小丑怎跟社交媒體扯上關係?

/ 撰文 Cecilia
/ 2021.01.03
如果你身邊也有很多人移民定居到英國,那麼不妨為他們推介一個值得一看的展覽,在倫敦Tate Modern舉行的《Bruce Nauman》回顧展。就算你不知道他是甚麼人,也一定見過他的作品,就算你真的沒有見過他的作品,也一定感受過受到他影響的藝術氛圍。

Bruce Nauman(網上圖片)

Bruce Nauman是一位60年代的著名先鋒藝術家,他的創作範疇涵蓋了雕塑、繪畫、行為藝術、互動環境、影像藝術等等,當中最具標誌性的,就是以霓虹燈為媒介的藝術創作,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這些年霓虹燈是如何在藝術圈掀起熱潮,至今也仍然能夠在Art Basel見到,在各大品牌的Pop-up Store及展覽都一定會有,甚至是進佔家居。生於香港的我們,會因為這特別的文化元素而別具親切感吧。

《The true artist helps the world by revealing mystic truths》(圖片來源:Tate Modern)

Bruce Nauman最初是在1967年開始推出他的首件霓虹燈作品《The true artist helps the world by revealing mystic truths》,他未必是首位用霓虹燈來創作的藝術家,但的確是首個以這個媒介來做文字藝術創作並具有影響力的人,這是一件帶有諷刺意味的作品,對象是當年的極簡主義藝術家。或許霓虹燈這個媒介就帶有吸引眼球的本質,藉此令觀眾加深感受,60年代的環境氛圍就是反物質、反藝術,在這個時間Bruce Nauman做出來的作品更令人反思。

《Still from Clown Torture》(圖片來源:Tate Modern)

+4

直到80年代,Bruce Nauman就開始做影像創作,這時期最令人感受良多的莫過於1987年的《Still from Clown Torture》,影像中以監視角度觀看小丑受到「酷刑」,小丑的尖叫帶來深深的不安與焦慮感,觀眾就以窺視者的角度去見證這個過程。當時一推出就引起爭議,但Bruce Nauman指出作品並不是要大眾由折磨別人而換取自己的感官刺激,而是交代了這種觀眾心理,當時主要是指電視真人Show,但在今天應用在社交媒體之上也很合時宜,以小丑這種代表喜劇的角色來營造出反差,放在恐怖片上依然奏效。

《Washing Hands Normal》(圖片來源:Tate Modern)

除了這些經典作品,在這次展覽上還有一件影像作品《Washing Hands Normal》,以兩個螢幕展示用力洗手的畫面,象徵清洗罪惡感,但用力的程度加上扭曲的效果都令人毛骨悚然,在這個疫情時期豈不是更具意義嗎?《Bruce Nauman》回顧展由即日起直到2月21日於倫敦Tate Modern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