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東京地標「膠囊塔」難逃拆卸 一個單位4x2.5米 電影中常出現

/ 撰文 Cecilia
/ 2021.04.27
相信各位都是看到封面這張圖片而按進來,可能你曾經在電影中見過這棟迷人的建築物,殺手匿藏其中、小情侶們租用情趣房間,其實現實中的這座中銀膠囊大樓/中銀膠囊塔,正正是Cyberpunk與劏房的完美演繹,可惜的是,它即將與時代說再見。

圖片來源:motion-gallery.net/projects/capsulestyle

它的設計師黑川紀章因為這座代表作而被稱為「劏房」之父,早在1970年花了兩年時間建成,最初的概念是14層樓高以140個模塊組成,由於每個獨立單位只由4條支柱螺釘安裝,可以隨時更換,亦可根據住客喜歡而改動成非常之有個性的設計。每間只有4 × 2.5米,絕對是劏房甚至棺材房無疑。不過在半世紀之前銀座已經租金極高,所以也算得上是地盡其用的例子,加上可更換性的特點非常有時代觸覺,當時這一類設計名為「新陳代謝派」/簡稱代謝派。

圖片來源:nakagincapsuletower.com

黑川紀章指出設計概念是源自於前蘇聯的「宇宙飛船」,因為房間模組由運輸集裝箱廠家所生產,零件運到現場再組建,可說得上是現代建築中真正使用膠囊,而非膠囊概念興建的建築。在大樓建成之後,發展商破產並由美國對沖基金收購,本來預定每25年就更換膠囊一次,可惜這新陳代謝的過程從未被實行。

縱使未有更新,膠囊的活力卻來自住客,由於外型出眾,充滿著可能性,一直以來吸引到不少設計師、藝術工作者及建築師入住,此外還有崇尚自由主義的外國人、純粹因為租金而吸引過來上班族等等。後來基金公司於2007年打算將大樓清拆再重建,可是一直延遲至今仍未拆卸,直到今年初管理委員會終於決議,業主將全數出售單位,並於4月底遷出,正式完結它的歷史任務。

《中銀膠囊女孩》封面

看到這裡,如果未曾到過的大家都會對中銀膠囊塔露出不捨之情,恐怕會從來未相識已不在,更莫論塔內的住客,他們發起了「中銀膠囊塔的保存和再生計劃」活動,希望藉著導覽、月租住宿體驗以及各方的宣傳讓更多人關注大樓,亦曾出版《中銀膠囊塔大廈銀座四郎方舟》、《中銀膠囊女孩》以及上年集資出版的《Nakagin Capsule Style》攝影集,如果大樓真的拆遷,可算是這歷史建築最後的視覺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