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認識Jackson Pollock】他與酒精 藝術家都是酒徒嗎?

/ 撰文 黃正軒
/ 2018.03.29
Jackson Pollock是名酗酒的藝術家,一生跟酒精密不可分。
那到底酒對於其創作和人生,究竟產生了何等作用和影響?

Pollock整個成年人生都在跟酒精掙扎博鬥。1938年到1941年,他為戒酒而接受約瑟夫亨德森(Joseph Henderson)醫生的榮格心理治療法(Jungian psychotherapy),1941年到1942年則接受Violet Staub de Laszlo醫生診治。亨德森醫生鼓勵他繪畫,這段時期的作品展現出很多榮格的概念和原型。有人認為Pollock可能患有雙相型障礙症(Bipolar disorder)。

Pollock斷續戒酒,最後一次長達兩年。1950年感恩節當日波洛克應攝影師Hans Namuth的紀錄片要求,在嚴寒氣溫下露天畫畫,當晚他打破戒條,醉酒鬧事並破壞晚餐。受困於為拍攝而創作的矛盾心態,自覺失去藝術忠誠,Pollock再度酗酒,直到1956年8月11日晚上因酒後駕駛超速發生交通意外而喪生。

《Blue Poles: Number 11》(1952)

創辦於2001年的澳洲酒莊Blue Poles Vineyard,名稱源自Pollock 1952年作品《Blue Poles》,原名《Number 11, 1952》。坎培拉澳洲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在1973年以130萬美元購入這幅畫,由於時任館長James Mollison無權批准價值超過1百萬美元的收購,最後要求時任新總理、工黨的Gough Whitlam親自授權。

新上台民選政府花費巨額公帑買畫,一度引起朝野譁然;《Blue Poles: Number 11》現值2千萬至1億美元間,工黨視Whitlam有先見之明。Blue Poles Vineyard主人Mark Gifford和Tim Markwell深信買畫一事屬澳洲歷史分水嶺,象徵澳洲遠離殖民地包袱,擁抱獨立自由新世界。他們認為Pollock畢生灌注油畫上的巧思,以及澳洲政府當年的勇氣和遠見都值得酒莊借鏡,激勵他們努力不懈,釀造表現出風土特色、層次豐富平衡的葡萄酒。

跟Pollock作品同名澳洲酒莊Blue Poles Vineyard(Blue Poles Vineyard)

除了Pollock,著名酗酒藝術家,還有……

《Still Life with Absinthe》Vincent van Gogh(1887)

梵高 Vincent van Gogh
梵高在晚年(1889年)與弟弟Theo的書信來往中坦認比起定時充足的飲食,他寧願在咖啡和酒精中度日,並表明這是創作需要。梵高以"High Yellow Note"來形容他一度達至的顛峰創作狀態,須要保持興奮狂熱的心情,重新投入如此境界:「講到底,藝術家也是一個要務在身的人。」(And that after all, an artist is a man with his work to do)

梵高嗜飲苦艾酒(Absinthe),是用苦艾、綠茴芹和甜茴香等草藥蒸餾提煉的烈酒。本身無色透明,以天然植物葉綠素着色,故名「綠妖精」(法語la fée verte)。有分析指梵高的嚴重躁鬱症成因是苦艾酒含有微量側柏酮(Thujone),這活性化合物一度被認為會引致幻覺或精神異常,是造成梵高割耳和吞槍的罪魁禍首。

苦艾酒濃度超過70度,飲法多元,曾是文藝界、知識份子的恩物,尤得奉行波希米亞享樂主義(Bohemianism)的一群歡心。20世紀初苦艾酒遭歐美多國取締,直至21世紀才陸續解禁,長達百年。「側柏酮迷幻論」已被晚近化學研究推翻,側柏酮確會引起肌肉痙攣或專注力下降,不過苦艾酒迷幻原因或來自廉價貨加入的毒性人工添加劑,一些草藥成亦可能有興奮提神作用。

梵高以外,高更(Paul Gauguin)、馬奈(Édouard Manet)、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莫迪里安尼(Amedeo Modigliani)、德加(Edgar Degas)和畢卡索等19世紀著名視覺藝術家皆為苦艾酒徒,創作過以此酒為主題的眾生相風俗畫及靜物畫。

《Absinthe Drinker》Pablo Picasso(1901)

畢加索 Pablo Picasso
前面提過畢加索是知名苦艾酒擁躉。在其「藍色時期」(約1901至04年)的藝術生涯階段,以陰鬱傷感的藍調單色創作過一些苦艾酒題材繪畫,包括1903年的《昂傑費南德迪索多的肖像》(Portrait of Angel Fernández de Soto),又名《飲苦艾酒的人》(The Absinthe Drinker),畫中人昂傑是畢卡索的親密畫友兼酒友。《飲苦艾酒的人》在2010年6月以天價3千4百70萬英磅(超過4億港元)拍賣。

除《飲苦艾酒的人》外,《飲苦艾酒的女人》(Femme au café,1901年創作)、《保樂酒瓶與酒杯》(Bottle of Pernod and Glass,1912年創作)和1914年雕塑《苦艾酒瓶》(Absinthe Glass)都是畢卡索酒精相關作品。

即使嗜酒如命,畢加索還是活到91歲天年方與世長辭,其遺言是「為我飲勝,為我的健康飲勝,你知我已無法再飲。(Drink to me, drink to my health. You know I can’t drink anymore)。」此豪情壯語被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夫婦納為歌詞,寫成羽翼樂隊(Wings)的歌曲《Picasso's Last Words (Drink to Me)》。

1973年即畢加索逝世同年,羅富齊家族名下、法國著名酒莊木桐酒莊(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正式升級為梅多克一級莊。木桐1973年份波爾多葡萄酒的酒標就使用了畢卡索作品《酒神祭》(Bacchanale)。

《The Sacrament of the Last Supper》Salvador Dalí(1955)

達利 Salvador Dalí
有「瘋狂」之稱的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愛美食亦愛紅酒。他著有葡萄酒評集《The Wines of Gala》(1977),收錄140多張原創及二創插畫,奇妙依然。如書名所示,靈感源自他繆斯女神兼妻子卡拉,內容頌讚她和酒,卡拉在一些插圖變成一串葡萄,喻意佳人釀美酒。達利以「黎明」、「喜悅」、「不可思義」、「慷慨」、「輕佻」等感覺和個性詞語將葡萄酒分類,酒評也是有意念抽象的詩句組成。

達利曾於50年代為梅多克木桐酒莊設計過酒標。因此淵源,達利把梅多克描寫成紅酒聖地,更創作了一張彷如RPG藏寶圖的法國酒莊地圖。木桐酒莊主人羅富齊男爵亦為本書作序詩。

除此之外,達利亦跟沛瑞拉達酒莊(Castillo Perelada)莊主Miguel Mateu私交甚篤,曾為其出品Cava西班牙汽酒命名為Torre Galatea並設計酒標。Torre Galatea也是達利設計的一棟建築名字,靈感亦來自其夫人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