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形而時間】首個AI藝展新德里舉行  人工智能對創意是好是壞?

/ 撰文 黃正軒
/ 2018.09.03
印度最大商業畫廊Nature Morte,似乎頗為重視人工智能的藝術創造力和市場潛力。
今月中,Nature Morte的新德里畫廊將舉行《Gradient Descent》聯展,展出由七位國際藝術家與電腦聯手創作的藝術裝置。
圖片:Nature Morte

藝術史與科技史,總是並肩前行,處處交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維梅爾經常使用當時罕見的暗箱(Camera Obscura)捕捉光線和色彩。當時荷蘭著名科學家雷文霍克是維梅爾好友,他精通顯微鏡和光學透視,維梅爾顯然從友人處學得此門技術。今日,深層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發展一日千里,人工智能複雜性與日俱增,演算法(Algorithm)發揮出媲美人腦思維的高智能。若應用於藝術創作,比起沒有思想的純粹工具,AI更像一個跟人腦平起平坐的協力者或顧問。

早前,我們介紹過由巴黎藝術團體Obvious以GAN演算法創作的家族肖像畫系列,將在2018年10月經佳士德拍賣。人工智能用於藝術上的前途未可限量,Nature Morte看中了此新生藝術形式的發展潛力,請來由藝術家Raghava KK和經濟學家Karthik Kalyanaraman KK兄弟班主導的研究團體"64/1"來策劃世上首個AI作品展《Gradient Descent》。

Harshit Agrawal、Memo Akten、Jake Elwes、Mario Klingemann、Anna Ridler、Nao Tokui及Tom White七位藝術家均有雄厚學術背景,分別於IIT、麻省理工,牛津、哈佛、芝加哥藝術學院、皇家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和東京大學等知名學府從事研究和創作。

新德里畫廊總監Aparajita Jain接受artnet News訪問,表示AI在創意領域的發展步伐令人驚訝。不少人擔心AI技術令生活變壞,反而很少考慮積極使用AI對社會帶來的益處。她認為AI不會取代藝術家,展覽目的是要證明「與時俱進」很重要。歸根究底,要開發具學習和創作能力的演算法,幕後功臣始終是人類,功勞和利益必歸人類所有。人們在腦中構建了AI會導致世界末日的想像,在Jain眼中此屬非理性恐懼;至少在藝術世界、創作領域中,如此恐懼是不必要的。

Aparajita Jain跟Obvious的工程師Caselles-Dupré所見略同,也認為AI會成為藝術家的新工具。AI自備創作能力和組件,將擔任藝術家拍檔之類角色,以「機器的視野」補充人類的視野。人工智能的興起,就像攝影和錄像的出現,產生全新媒介、全新表達技巧,為藝術家創作方式帶來巨變。她甚至覺得未來的藝術教育應加入AI元素,培訓更多新一代藝術家以AI輔助創作。

我們越害怕某物,我們越受控於某物。 如能理解它,就能使用它。

Aparajita Jain

《Gradient Descent》展覽在印度出奇地廣為接受。Nature Morte已經出售了新西蘭藝術家Tom White製作的兩幅版畫,另一方面積極與買家推銷展覽中的錄像作品。策展組織64/1在決定七位特色藝術家之前,廣泛研究了逾40名AI藝術界中人。參展作品彼此全無相似之處,足以見到AI發揮的空間有多大。

Kalyanaraman認為AI創造出「轉喻的詩學」。電腦並非混合器或人腦的對手,而是在感知和感受層面上,具備了自己的美學觸覺。是次展覽中Mario Klingemann創建了一個文藝復興前歐洲肖像畫的數據庫。內裡收錄數千張面孔,跟藝術家自己64個生物識別點一齊閱讀,產生張張面容扭曲的全新自畫像,循環中持續變形。

倫敦藝術家Jake Elwes畢業於斯萊德學院和芝加哥藝術學院,他使用兩部人工智能電腦進行對話,彼此交換圖像和文字,就如同牆上雙聯畫或相聲般,模擬一場像真的交流,對簡單的視覺效果和文字產生詩意反應。此作的有趣之處在於觀察電腦如何創造複雜的抽象語言,以模仿這些真實圖文文本。

《香港01》App,尚品精神生活,形而。
立即下載: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