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Bitcoin十年】以虛擬貨幣作藝術拍賣 區塊鏈能改革藝術界嗎?

/ 撰文 劉力田
/ 2018.10.18
近年部份畫廊、藝術商接受以加密貨幣(Crypto)進行線上藝術品交易,究竟是追捧潮流,還是有真實需求?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竄改紀錄(它如此聲稱,但並不準確,下文再談)、透明度等特性,大致看來似乎能解決藝術交易市場的主要問題,例如中介機構壟斷、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透明度低等。幾年前開始,網上奢侈品中介、藝術商開始標榜接受加密貨幣支付,甚至有網站以區塊鏈技術作招徠。英國美術館Dadiani Syndicate就於今年6月舉辦全球首個虛擬貨幣藝術品拍賣會,賣出Andy Warhol作品《14張小電椅》49%所有權、ARTSTAQ推出了以區塊鏈數碼證書為憑的「藝術股票交易所」、Bit2Art.com推出以Bitcoin進行藝術品交易的數字平台,一時間區塊鏈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買賣雙方自主,聽起來很吸引,但認真想一想,藝術交易是否真正有去中心化需求?

所謂去中心化,即是想去除畫廊、拍賣行、藝術經紀,甚至博物館等藝術中心機構。將藝術品市場的話語權交回市場手中,不受中心機構影響,並做到透明化、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但即使說得多複雜,最終的潛台詞還是很簡單:人們不想為藝術品交易支付高昂佣金或中介費用。

若以政治正確的姿態,必然是支持去中心化,權力歸於人民,不過理性一點來思考,除了高昂佣金這缺點,藝術交易中心化發展至現時的模樣,背後當然有原因。

英國美術館Dadiani Syndicate曾舉辦全球首個虛擬貨幣藝術品拍賣會,賣出Andy Warhol作品《14張小電椅》49%所有權。

資本市場下,資本能帶來優勢,因此資金必然聚集以創造優勢,中心化本身就是自然結果。中心化的好處是提升規模、提升信用。而藝術中介提供的不單只鑑真,還有價值鑑定、關係網、知識、甚至背後是一種信用擔保。鑑真固然極為重要,但老實說,藝術交易的實際操作上,鑑真佔的比例只有很少。而到了真正需要鑑真的情況,例如失傳已久的古代藝術品,區塊鏈能起到的作用又幾乎為零。即使是當代藝術品,除非實體藝術品能與區塊鏈資訊建立可靠連結,否則實體與線上始終斷層,沒有什麼意義,最終很難取代現行的市場交易機制。

實際運作上,買賣雙方是否願意公開資訊亦是一大疑問,公開拍賣必須公佈成交價,但大部份私人交易,其成交價都是最高機密,為利益考量,雙方絕對有權不公開任何細節。

到最後,真正能應用區塊鏈的,也許只有數碼藝術品,以及較為散件的線上小額藝術品交易。數碼藝術品能連接至區塊鏈資料庫,而小額藝術品交易由於成本原因亦不需藝術中介,才會產生對區塊鏈的需求。

再來,區塊鏈是否真的不可能被篡改?

非也,準確說法是難度極高,以至於幾乎不可能。形成區塊鏈有不同種類機制,電腦術語稱作「共識」,譬如pbft共識下,要同時篡改網絡中三分之一節點的區塊,但如果有人或機構佔據了三分之一節點就能為所欲為,還有所謂「51攻擊」,即是某人或某群體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就能肆意篡改整個區塊的資訊。這並非天方夜潭,像數學公式一樣,只要有人能想出最優解,他的算力能一下子提升幾百萬倍,瞬間掌控全網,而「門羅幣(Monero)」就實際遇上過這種威脅,起因只是有人發明了更優秀的礦機而已

這些都是區塊鏈的潛在風險。而且更根本的問題是:區塊鏈技術能寫入難以篡改的紀錄,卻從來不能保證這些紀錄是真實。

區塊鏈以算力為單位形成節點,織成一張難以扭曲的網;卻並非100%不可能。事實上,曾有區塊鏈曾遇上被完全掌控的威脅,發生著名的「硬分叉」事件。(VCG)

就現況來看,區塊鏈無疑是一個突破性的想法,但沒必要過份吹噓,在看見它巨大潛質的同時,亦要審視它帶著的許多限制和潛在問題。現時市面上大多區塊鏈應用仍只聞其聲,概念模糊,令一般人難以理解其原理,而真正會流行的模式應該是簡單、直接、大眾容易理解的,期待有人能發掘出區塊鏈的真正潛力,為大眾帶來貢獻,而非淪為炒作。

《香港01》App,尚品精神生活,形而。
立即下載: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