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S 名車

Dyson在新加坡造電動車 蘋果「iCar」仍不見龍首?

/ 撰文 劉力田
/ 2018.10.25
蘋果幾年前計劃「閉門造車」,到後來轉口風研發無人駕駛技術。另一邊廂,Dyson後發先至,上年9月正式宣佈造車計劃後,現在廠房地點都塵埃落定,公司表示未來電動車廠將會落戶新加坡,而非之前外界一直猜測的中國。

Dyson公司表示,他們已經在新加坡一號科技園(Science Park One)設立技術中心,並在西園(West Park)的先進製造中心(Advanced Manufacturing Centre)中生產車輛,現已有1,100名員工。

Dyson將於新加坡科技園設廠。

公司首席執行官Jim Rowan說:「決定在哪裡生產汽車有很多條件,要看供應鏈、市場、以及一群能助我們實現野心的當地人才。我高興地通知大家,董事會已決定我們的第一家汽車製造工廠將會落戶新加坡。」

他補充,Dyson在新加坡的現有業務規模,加上當地人才擁有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專業知識,使其成為設廠首選。

Dyson創辦人James Dyson爵士。

設立電動車廠,對一個國家的工業、科技都是極大鼓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不忘道賀:「我上個月與James Dyson爵士見面時,他告訴我,我們在先進製造業、全球和區域連通性以及科學家和工程師質量方面都影響了Dyson的決定,」他說。 「我很高興得知他的公司正與我們的學校合作,激勵和指導未來的新加坡工程師。」

吸塵機和汽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意外地有不少共通之處,Dyson擁有一定的電動摩打、電池技術,近年又周圍挖角、廣納人才,像上年將Tesla首席發言人Ricardo Reyes挖過來做通訊部長、英國跑車品牌Auston Martin 前任產品研發主管 Ian Minards 和採購主管 David Wyer,又收購了密西根大學教授兼固態電池專家Ann Marie Sastry創辦的電池公司Sakti3。Dyson更曾表示,將會在 2020 年前招聘3000多名工程師,並展開與全球40多所大學的合作,野心著實不小。

有Auston Martin加持,希望不是這種造型就好了。

可能你會問,Tesla電動車造得近乎完美,Dyson電動車又有什麼吸引之處呢?現今科學界認為鋰電池已到達極限,意味著採用鋰電池的電動車難以再提升。上面提到Dyson收購了電池公司Sakti3,它掌握了「固態電池」技術,固態電池能大大提升鋰電池密度,意味著更強的輸出、更大儲電量,以及更長的里程,這是Dyson電動車值得期待的原因。

另一邊廂,一早便盛傳會生產自動駕駛電動車的蘋果,卻很大機會無緣得見。據《紐約時報》消息人士稱,「Project Titan」(蘋果電動車項目代號)已經沉寂了下來,公司將把汽車項目擱置,轉而專注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即是放棄硬件,專攻軟件。這也是個聰明做法,蘋果最為人稱頌的就是智能化、直觀化系統,若在科技界的分工下,由蘋果負責智能系統,我們離未來的物聯網時代將更近一步。

曾盛傳的iCar概念圖。

《香港01》App,尚品精神生活,形而。
立即下載: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