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佛系專題】比對兩朝代古佛像大不同 專家引路細賞

/ 撰文 TheValue.com
/ 2018.06.09
香港佳士得今季帶來多尊精彩佛像,當中不以明、清宮廷佛為尊,較罕有地以高古佛領銜。
這些歷史典藏,我們應該從哪裡著眼欣賞?價值又應如何衡量?由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主管曾志芬(Chi-Fan Tsang),帶我們遊走於拍品間,娓娓道來。

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主管曾志芬介紹高古佛像。(TheValue.com提供)

這位中國藝術品專家指出,首先可留意每個佛像的風格。對比明、清出品,高古佛像面相及衣著變化較多。學者推測,主因是當時社會對佛像製作規範不多,匠人大有自由發揮的餘地,故創作上具有濃厚生命力,變化更是多端。至於明、清宮廷佛,朝廷對產作有巨細無遺的制式,藝術成就要從另一方面著眼。

北魏孝昌四年(西元528年) 石灰石三尊立像。(TheValue.com提供)

+2

曾志芬認為,高古佛像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價值,可看出佛教在不同地區傳播的痕跡。例如北齊、北魏佛像深受北印度風格影響,反映出與佛教發源地印度的淵源。從佛像身上,亦能看到某時某地人民對此宗教之看法:例如大唐一代,由唐初開始,佛像尺寸是愈來愈大,顯示他們對佛教日益重視。

曾志芬又帶我們踏進收藏家的思考領域:留意佛像笑容。細看拍品北魏的石灰石三尊立像,以及晚隋至初唐的鎏金銅彌勒佛坐像,前者笑容可掬,後者則只是淺笑。

(TheValue.com提供)

她指佛像作為一種宗教藝術,背後必然蘊含信息;而笑容對收藏家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可以帶出不同信息,讓人一瞥間就感覺能與之溝通。也許這說法較主觀,曾志芬則道:「係眼緣」。有云:「與佛有緣」,收藏家或許也有同感。

【本文獲「TheValue.com」授權轉載,更多拍賣新聞、藝術鑑賞、專家訪問,立即下載App。文章經編輯刪節,原文:遊走高古佛像間 曾志芬引路細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