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佛系專題】韓國尼姑的素菜烹飪禪(下)

/ 撰文 万刀甲
/ 2018.06.09

正寬法師選用的食材多為自家種植的農作物。

正寬法師的齋菜,繼承傳統做法,味道傾向清淡為主。製法則以天然的風乾、日曬等方法;食材則多為自家種植的農作物,或者是採摘山間的野菜,體現了與大自然共在的關係。她甚至將農作物稱為自己的子女。

季節性的時令食材,日語謂之「旬の食材」,韓語則作「時食」,與今日中文更為貼近,我們日常用語中就有所謂「不時不食」的說法。「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然與中國傳統飲食智慧一脈相承。正寬法師處理食材正是依規大自然的規律。在春夏兩季,以種植綠色植物為主;而在秋季,則以根莖類的植物為主;至於冬季,萬物不生,正是醃製泡菜的好日子。法師菜餚中常見的泡菜有白菜、茄子和黃瓜。

「這就是我最擅長用黃瓜的原因⋯⋯黃瓜成為了我,我成為了黃瓜。因為我親自栽種它們,並且灌注了我的精力。」正寬法師在《紐約時報》作者Jeff Gordinier的訪問中這樣說。

法師還會用上薄菏、山藥、紫蘇葉及紫蘇籽油等食材,這些在韓國飲食傳統中都被視為具備藥用價值。韓國傳統小吃「藥果」之得名,就是因為蜂蜜從前被視為藥。醫食同源的道理,自然繼承自中國飲食文化。有賴多年前韓劇《大長今》的各位尚宮,令大眾有了初步認識。其實,原本不少任職水剌間(韓國之御膳房)的尚宮,退休成為了寺院尼姑,將宮廷御膳帶入寺剎飲食之中。

法師準備的「荷花茶」成為了Netflix海報的主視覺。

叫人難以忘懷的,還有法師親手準備的「荷花茶」,是Netflix節目海報的主視覺。雖然韓國茶禮與中國(尤其是儒家文化)、日本的茶道一脈相承,但不同的是,較常見的韓國茶並非以茶葉沖泡,而是其他植物的花朵、果實、根莖等長期浸泡而成,如薑茶、大棗茶和柚子茶等;並多加上蜂蜜。至於蓮花,則是佛教中清涼、聖潔的象徵。傳說佛祖降生後,步步生蓮。

茶是東亞禪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謂「茶禪一味」,泡茶和修行相即不離的關係,至少在朝鮮王朝晚期的禪師草衣宗恂就有闡明。同樣,對於正寬法師而言:「煮食就是參禪。」參禪不只是盤膝靜坐,經冥想進入禪定的狀態;而是充滿在生活中每一部分,舉凡走路、打掃、種植,以至於煮食,皆是參禪的法門。日語中「精進料理」的頭兩個字,就是六種覺醒解脫的法門(六度波羅蜜)之一,經由實踐修行而成熟。

正寬法師曾表示「農地是遊樂場」。無論在她的言辭,還是臉上的笑容,皆能體會到「法喜禪悅」。在佛教的義理中,有所謂「法喜食」和「禪悅食」,意思分別是在參透佛理以及實踐修行中體會到一種與別不同的喜樂、一種輕安自在的狀態。於此,「食」更多是指向精神食糧,與滿足食欲的快感區別開來。然而,在正寬法師的齋菜中,兩者相即不二,圓融無礙。